龟背和陆龟的关系图片,陆龟互动性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2-11-03 16:36:17

羊父丁方鼎 商代后期 故宫博物院藏

鼎,指祭祀或煮食物的器皿。上面两只像耳朵的部分是鼎的左右提耳,中间的部分是鼎腹,下面像四肢一样的部分是鼎足。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以鼎足的数量来分类,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

在这里,我们重点了解一下“鼎”字的演变历史。

龟背和陆龟的关系图片,陆龟互动性(9)

“鼎”字的演变

从汉字的发展脉络(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来看,甲骨文中的“鼎”字是象形的,两个提耳非常明显,到了金文开始慢慢省去两个提耳,再到小篆,提耳部分彻底消失。紧接着,汉字经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隶变。隶变依靠快写、省略、假借、合并部首等篆书快写手段,破坏和肢解了原有的汉字结构和用笔方式,慢慢形成了早期的隶书。[8]隶书中的“鼎”已经把鼎足部分连接起来,书写更加快速。到了草书,“鼎”已经是我们今天书写的模样,但无论在哪个字体中,“鼎”都保留了事物自身的形体特点和风范。

龟背和陆龟的关系图片,陆龟互动性(10)

其他常见汉字的演变

除了“鼎”字外,从“人”、“天”、“火”、“牛”等常见字的演变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甲骨文在形体构造上有着图画性强、对称均衡、和谐统一的特点,并且在象形的基础上出现了会意、指事和形声等字,其字符偏旁的组合,相互呼应,关系紧密,完整而自然。刻画的大小方向,错落有致,笔画走向多样统一,结构章法严密不苟,疏密变化信而不拘,形成了它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特点。[9]甲骨文作为汉字发展史上已知的最早形态,与汉字的演变一脉相承,对后世研究汉字的历史有着重要作用。

想象,三千六百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一位先人在众人的注视下,神圣地钻凿、烧灼着一块泛黄的兽骨,篝火的照亮让兽骨闪耀着神秘的光芒,一切是那么的自然。

兽骨用裂纹回答人类关于世间万物的问题,先人刻以卜辞告诉我们历史的答案。三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用一撇一捺与过去对话,承载着中华千年文明的甲骨文,至今如曙。

注释:

1 资料引用、整理来源于百度百科<甲骨文>词条

2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部 记载

3 《礼记·月令第六》记载

4 《礼记 表记》记载

5 资料引用、整理来源于知乎回答《商代是怎么利用甲骨占卜的?》答主@新水令

6 故宫博物院 【殷王武丁贞问妇婡患疾刻辞卜甲】撰稿人:林小安

7 资料引用、整理来源于百度百科<甲骨文>词条

8 资料引用 《中国书法史——高等艺术院校教材》黄惇

9 引用自 百家号@张立杰传书法 《甲骨文的风格和演变》

编者:北京服装学院2019级传播学专业黄雅彬

指导老师:赵春华

,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