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珍藏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第四,这套书有很好的附加值。在同类四大名著图书中,一般是没有人物关系表、地图,这里都有,每一本都有。我们四本书有六种图。因为考虑到青少年接触这些经典,他们看的时候,像《红楼梦》,里面有那么多人物出场,谁和谁是什么关系,刚刚接触,真是搞不清,看看人物关系表,对他来讲是一种提示,很方便。
“四大名著珍藏版”把西游取经“八十一难”做成图表
傅承洲(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四大名著是非常经典的小说,也是非常经典的版本。四大名著名称的来源就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密切的关系。
在明代的时候,有一个文学家叫冯梦龙,他在一篇文章中说明代有“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这一称谓后来得到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的认可,并在《三国演义》序里面引了这段话。“四大奇书”的称谓后来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直到今天大家还说“明代四大奇书”,就指这四部。这四部书是晚明时期的人提出来的,与这四部书的经典性有极大的关系。《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最经典的小说,《水浒传》是英雄传奇最经典的小说,《西游记》是最经典的神魔小说,而《金瓶梅词话》既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经典之作。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虽然在明、清两代也有其他作家来创作,但是没能超越这三部小说的成就。《金瓶梅》确确实实有它的一些缺陷,历代都有禁毁,后来也有整理,恢复它的名誉。世情小说创作后来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儒林外史》,尤其像《红楼梦》这样一些经典小说。所以,世情小说的开山之祖是《金瓶梅》,但是世情小说的巅峰之作是《红楼梦》。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整理中国古代小说经典的时候就选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小说。这四部经典应该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对读者,对普通大众影响最深远、最广泛的著作,甚至可以说它们是在国际上对世界的文化建设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四部经典著作。这个毫不夸张,在各个国家几乎都有这四部经典的翻译和研究。
正是因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整理出版了四部经典小说,而且后来还持续地进行修订、重新整理,进行不同版本整理的出版工作,所以到了七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四大名著”的说法。这个说法,我们现在能看到比较早的文字记载是在七十年代末,而实际上约定俗成的说法可能在五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所以我们说“四大名著”这个名字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有极大的关系。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说说这四部经典的传播,它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普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读四大名著肯定是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整理本,而且我推荐我的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他们在研究四大名著的时候也是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些整理本,因为它非常经典,这种经典性在于不仅仅是小说本身非常经典,而且这些整理者都是著名的学者、著名的编辑,从它的装帧、设计、美术等等,都做得非常好。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这些书中的人物几乎是家喻户晓。谁不知道曹操、诸葛亮?谁不知道孙悟空、猪八戒?谁不知道贾宝玉、林黛玉、武松、林冲、李逵?还有很多经典的故事情节,武松打虎、大闹天空、火烧赤壁,这些经典的故事情节也是家喻户晓。它们为什么流传得这么广泛,对中国的读者影响这么深远?这也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出版这四部经典小说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国内我们能所看到的四大名著整理本,数以千百计。《红楼梦》有多少种?有1000多种版本,当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是印次最多、印量最大、流传最广的。我看到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印的就有上百万册,现在像《红楼梦》《西游记》是数以千万计。可以想见,它的经典性,已经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我还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它们不仅仅是一个非常普及的适合于广大读者阅读的经典文学名著,同时也是各位学者的案头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包括我们在高校当老师的来讲中国文学史,讲四大名著,都是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整理本。
周绚隆(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傅老师提到一个概念,在世情小说中,《金瓶梅》是开山之作,最高成就是《红楼梦》。的确有这样的转变,大家看看这四大名著,其他三种,神魔、英雄传奇、历史演义,在《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里面写的是跟当下没有关系的事情,到《金瓶梅》这里就实现了大的转变。《金瓶梅》完成转变,把作家的视线拉到当下现世生活中。这是第一。第二,其他小说故事人物都是有超凡能力的英雄、神魔等等,但是从《金瓶梅》开始,写现实的普通人,把场景由历史和神话背景转化为当下日常的生活。这些转变为现实主义的文学描写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一个先河,从此开始有了《红楼梦》《儒林外史》的写作。
刚才傅老师提到“三言”。确实,当年在出版社成立的时候,我们制定了一个很系统的规划,在古典小说的整理上,对于经典,像“三言二拍”、《聊斋志异》、《儒林外史》都有先后步骤,都是找的当时最权威的专家。还有题签,沈尹默先生在世的时候,我们把所有计划要出的书都请他题了书签,存在那里,我们出一本用一个,这也是我们独家的。
张庆善(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大家都认为是最权威的通行本,为什么最权威?两点。第一,它选择一个非常好的早期的抄本做底本。第二,它召集全国几十位各方面的专家,尤其是红学家,用了七年时间整理出来,包括文字上的整理和注释。
“四大名著珍藏版”的注释
它开创了两个东西。第一,开创了《红楼梦》传播史上以脂本为底本整理出来而成为通行本的一个新时代。第二,开创了红学新时期。
先讲第一个开创。对一般的读者来讲,可能不太注意选择版本阅读,但是这个版本太重要了。过去,《红楼梦》最初是以抄本形式流传的,1791年程伟元、高鹗整理了刻本,木活字印刷,从此开创刻本流传的时代,这一流传,流传了二百年,大家过去看到的就是程甲本为主的刻本的各种翻印本。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早期的抄本大多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后来陆续发现,有甲戌本、蒙府本、己卯本,等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古抄本丛刊”部分品种
专家们发现早期流传的这些本子和我们过去看到的程甲本的刻本很多内容不一样。这个问题大了,有的是具体文字的不同,有的是情节的不同。专家们经过认真研究,发现这些早期流传的底本、抄本更接近曹雪芹原著的面貌,要好于程本。例子太多,我举一个最小的例子,文字差别。
《红楼梦》第八回,有一个很精彩的故事,贾宝玉跑到梨香院看薛宝钗,看薛宝钗的时候发生什么事?两个人比通灵,宝钗要看看宝玉脖子上的宝玉,宝玉要看看宝钗脖子上的金琐,两个人正在互相欣赏的时候,林妹妹来了。程甲本里写到“丫头喊林妹妹来了,只见林黛玉摇摇摆摆地走进来”。我们看了二百年,没有任何怀疑说这个词好不好。等到早期的脂本发现,大家大跌眼镜,为什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上写着“只见黛玉摇摇地走了进来”。一个“摇摇”,一个“摇摇摆摆”,天壤之别,“摇摇摆摆”像姑娘走路的样子吗?不像,更不像林妹妹走路的样子。“摇摇地走进来”,你可以想到一个漂亮的姑娘,甚至想到林妹妹身体真是差远了,走路飘飘的。总之“摇摇地”更美,表现了女人的形态。这就是版本的问题,程本在刊刻的时候,用的底本没抄好,其实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抄写的人思想不集中,溜号了,抄到“摇摇”的时候他可能想别的什么事,随手就把“摆摆”写上去。像这样的例子非常非常多,大的情节,二尤的故事,差别特别大。所以专家们发现这个情况以后,觉得有责任整理出一个更接近曹雪芹原著面貌的本子,这样就选择了以庚辰本为底本。由于文字上做了整理,又做了非常好的注释,给广大读者提供了更接近曹雪芹原著面貌的本子,我说这个非常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