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顶级家训,中国最顶尖的十大家训50字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2-12-18 04:08:17

十大顶级家训,中国最顶尖的十大家训50字(1)

家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级组织单位。历史上,许多人通过承担对家庭、氏族的责任,实现从个体“小我”到社会“大我”的转变。
在此过程中,他们教育子孙、持家治业的智慧凝练成富有哲理的语句,成为家训,经由后人世代相传,既作为家庭成员立身处世的准则,又作为家庭文化赓续延绵的依据。

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钱氏家训》等优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

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因此,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家风,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一些古人的家风箴言,愿优良家风世代相传。

十大顶级家训,中国最顶尖的十大家训50字(2)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褊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阐释: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文末又谆谆教诲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诸葛亮为了蜀汉之国事日夜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问题,于是写下这封书信告诫儿子。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欧阳修《诲学说》

释义:语源自《学记》。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

译文: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赏析: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十大顶级家训,中国最顶尖的十大家训50字(3)

3、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

——颜之推《颜氏家训》


4、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朱柏庐《朱子家训》


5、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李毓秀《弟子规》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载刘备语

7、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北宋 范仲淹《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释义:告诫后代们要勤于读书,尊师重道,要讲求礼仪,懂得谦让,和朋友邻居要和睦相处。

8、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朱子家训》

释义:对于一碗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9、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迁《史记》

译文: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从事奉父母延伸到事奉君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最终圆满于立身行道,这才是孝道的完成。通过扬名后世来显耀父母,这才是最大的孝道。

赏析: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的《史记》,名垂青史。有人甚至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10、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琅琊王氏家训

译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解读:琅琊王氏有中华第一望族之称,自汉谏议大夫王吉“始家臬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即开创了家族贵显的先河,后经东汉魏晋南北朝至唐末约一千年,族中竟有六百余人将名字刻在了人类文明史上,单宰相就出产了九十二位。 

十大顶级家训,中国最顶尖的十大家训50字(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