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赵谧墓志》铭文:
远源洪休,与赢分流。族兴夏商,锡氏隆周。曰维汉魏,名哲继进。行义则恭,履仁必信。笃生君侯,体苞玉润。文以表华,质以居镇。含素育志,非道弗崇。声贞琁响,迹馥兰风。贵闲养朴,去竞违丰。形屈百里,情寄丘中。报善芒昧,仁寿多褰。辞光白日,掩驾松山。深灯灭彩,垄草将繁。德仪永往,清尘空传。
魏景明二年岁次辛巳十月壬戌朔廿四日乙酉造
北魏书法,蔚为大观,或碑、或志、或摩崖、或造像记,俱以托石而寿,为真书之冠冕。晚清以降,学真书者,多祖习之。细审此拓,契刻精细,沟道深刻,字口分明,如同初制。书法契刻,俱堪颉颃。其书法方严峻整,无犷野拘滞之习。笔画爽朗,法度森严,神采奕奕,非善豪翰之士而不能为之,诚盛魏之正宗也。通篇观之,首尾呼应,铭辞与志石相宜,有“量石裁文”之妙,章法之和谐谨严,为墓志所鲜见也。界格之故,行列分明,然字间亦有柴池参差之美。余素喜金石书法,得此初拓,物聚所好,洵乎有墨缘也。展玩之次,对其赞赏不置。是拓之流传,俾有助于临池者多矣哉!岁次癸未四月十五日,识于倦鹤斋。(李俊卿先生跋)
单字放大
在我国书法史上,把北朝的石刻称作北碑。北碑最盛行的时代,当推北魏,所以才有魏碑之称。后人称魏体,魏体它继汉隶之后几百年间,完善结构体系,达到成熟开宗立派,独领楷法之先河。为隋龙藏寺碑开辟了楷法之门。当今多少同道以唐楷为荣,理应先知汉到魏几百年一大成功是转体变法,而唐楷象欧柳颜赵,苏黄米蔡等人,都来源魏体的间架结构,甚至到清朝的馆阁体三百年间,而只是在笔画上方变圆、竖画变弯而已。千百年来没有大的突破,象现代许多书法家所总结的楚图南先生的弯,舒同先生的圈,这只是谈两位先生的书法特点,但没有象甲骨文、石鼓文、大篆、小篆,随之汉隶,魏楷;以后楷书只是小变而已。近千年来没有哪种字体能像魏碑在短短几百年间而大变法度,创造了魏体。
新出土的这块大魏墓志完全可以和龙门二十品相媲美。此志刻石人并非民间乱刻之作,石匠十分遵守墨迹,可以说此志书刻俱佳,在魏碑中亦属罕见,是广大同道习书之妙品。
该拓片为专业水平拓出,史料价值和书法价值很高,原石为私人所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