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三句半,三个字的历史典故大全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1-09 21:39:02

“三句半”起源于何处?据明朝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一*载,“三句半”起源于湖广郧阳府(即现在的湖北省十堰市)。

三句半俗称“瘸腿诗”,亦称“无赖体”,舞台上称“三句半”。是一种独特的诗体,有的人也将其称为“十七言诗”。这是因为最早的三句半一般都是5、5、5、2的字数结构。现在要求不那么严格了。其诗前三句合辄押韵,最后由两个字,好像半句话来收尾,读来颇为滑稽可笑,令人忍俊不禁。“三句半”到底起源于何时已无据可考,现在最早的记载“三句半的是明朝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一书。

《古今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2),有位民间诗人无名氏的作品曾广泛流传。一年大旱,有位县太爷不思兴修水利,却下乡求雨,连求3天不下雨,这位诗人便写道:

太爷来求雨,

三天又三宿;

昨夜打开窗,

月出。

县太爷听说有人奚落自己后大怒,马上派人把诗人“请”进了大堂,冷笑道:“听说你善作十七字诗,好,我现在就罚你当堂写一首十七字诗,若写得好,就放你回家。”无名氏说:“好,请出题吧!”县太爷叫张西坡,平时常把自己和宋代诗人苏东坡相比,便说:“苏东坡才高八斗,号东坡,敝人素爱风雅,号西坡,就以‘西坡’两字为题吧。”无名氏看了张西坡一眼,应声道:

古人号东坡,

今人号西坡。

若将俩比较,

差多。

诗一出口,众人大笑。县太爷听了暴跳如雷,大声斥道:“无礼狂生,竟敢当堂戏弄本官,快,重责十八大板。”众衙役将无名氏按倒在地打了十八大板。无名氏很抱屈,回家后又写一首诗:

作诗一十七(即十七字),

挨板一十八,

若作万言诗,

打*。

县太爷恼羞成怒,遂以诽谤罪将诗人充军郧阳。临行时,无名氏的独眼龙舅舅前来送行,诗人又赋诗:

充军到郧阳,

见舅如见娘;

两人同落泪,

三行。

到了郧阳府,想不到郧阳的地方官喜欢诗歌,便让这位诗人到家里作诗,因为无名氏创作“三句半”的“知名度”较高,就连郧阳地方官的夫人也来旁听,无名氏见此便随口吟道:

环佩响丁当,

夫人出后堂;

金莲三寸小,

横量。

郧阳府设立于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年),当时这里自然条件很差、生活水平较低、交通不便,是流放和充军的地方之一。而擅长创作“三句半”的无名氏被充军是在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2),此时距离郧阳设府只有四十来年的时间。有趣的是郧阳府的官员和妻子也喜欢诗歌,并要求无名氏当堂创作“三句半”。从此以后,“三句半”在郧阳府(今十堰市)流行开来。

历史典故三句半,三个字的历史典故大全(1)

历史上的郧阳府疆域略图

历史典故三句半,三个字的历史典故大全(2)

现在的十堰市地图

历史典故三句半,三个字的历史典故大全(3)

较注本《郧阳府志》

历史典故三句半,三个字的历史典故大全(4)

“玄武岩杨立刚”的今日头条二维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