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苏轼写沁园春雪的诗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1-17 12:07:26

第三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因为有上一句之问,从而在这一句中苏轼有了自己的回答。

大家都知道,李白被称之为“嫡仙人”,而苏轼也有一个“嫡仙”的称谓,北宋著名的文学家黄庭坚就是第一个将苏轼称为“嫡仙”的人。

苏轼在月夜之下,醉酒之中,也设想自己前生是月中人,所以才有了 “乘风归去”之想。

可第二小句他又说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

这一句把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为什么向往,主要是表达了对现实人间的不满,苏轼有着自己的志向,但却夹在朝堂两方权势之中仕途坎坷。

对于苏轼而言,人世间有很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他向往寻找一片没有烦心的乐土,从而用了琼楼玉宇来形容。但最后的小句急转直下,用高寒难耐,不可久居来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苏轼一生却非常豁达,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豁达,让他的心境没有所谓的才无施展之地的苦闷,他带给后人的思想往往都是偏于正面的。

沁园春雪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苏轼写沁园春雪的诗(5)

第四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起舞弄清影”是说与自己的影子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而这句的重点是“何似在人间”,里面透露出苏轼从幻想中直面了现实。

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

苏轼从幻想中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

第五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这句里面有两个动词,转和低,指的是月亮的移动,暗示时间的流逝。

这一句写得非常巧妙。

通过静态的物和动态的月光来描绘了入夜的深沉,非常有画面感。

跟着苏轼的目光,我们看到了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

这里还有一个暗示,指的苏轼自己以为思恋自己的胞弟,从而转辗反侧难以入眠。

在这样一个团圆佳节里,自己不能和亲人把酒言欢,月圆而人不能团圆,这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情。

沁园春雪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苏轼写沁园春雪的诗(6)

第五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句是苏轼表达了自己的感叹,他带着埋怨之语想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这里则更一步的衬托出苏轼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去的亲人们的同情。

第六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前一句刚刚埋怨了明月,但这一句又找出了理由为明月开脱。苏轼表达了哪怕是月亮也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月亮也有自己的遗憾,所以他讲到了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

这一句充满了哲理的意味。

第七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一句表现了苏轼豁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虽然这首词表达的是对胞弟辙的怀念之情,但同样也是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他希望人们能够年年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沁园春雪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苏轼写沁园春雪的诗(7)

从艺术成就上看,这首词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整首词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最重要的是此词全篇皆是佳句,这非常难得,从而传诵度非常的高,每一句都带着浪漫的色彩,这样的词光是从嘴里念出来都是一种享受。

可见咱们中国的诗词文化还是非常有意思的,这是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一笔重要的精神宝藏。

不二建议亲们让自己的孩子多读一些古诗词,学诗词也就是学文化,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关系的,是不能脱离的。

现在很多家长认为诗词不重要,低估了诗词对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价值,从而忽略了对孩子进行诗词教育。

但实际上,我国的教育对古诗词的考察越来越重视,而就算忽略考试的因数。单是古诗词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就足以让各位家长明白为什么要让孩子多读古诗词!

诗词真的可以塑造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提倡让孩子们从小就多读古诗词,因为这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经常读古诗词的人,总带着些别人没有的灵气,能散发不一样的魅力。

沁园春雪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苏轼写沁园春雪的诗(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