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彝族的历史起源,彝族起源传说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0 19:11:28

关于“彝”字也有一些来历。彝族人自称“诺苏”,新中国成立前汉族称彝族为“夷族”,*主席在1950年接见以潘占云等为代表的彝族进京参观团时,提出是否可以把夷族的“夷”改为“彝”。“彝” 字有丝有米,表明大家将不愁吃穿,过得会越来越富裕。当时,代表们都非常赞同。因此中共西昌地委于1950年11月1日正式下达文件,把夷族的“夷”字改为“彝”字。文件中还一并提到,把“倮倮沟”(昭觉县境内) 改为“解放沟”,把“平夷堡”改为“平等堡”,“ 锁夷桥”改为“解放桥”,“蛮子岗”改为“解放岗”(都在越西县境内)。这些,都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有力体现。

四川彝族的历史起源,彝族起源传说(5)

而为什么当时凉山又称做“自治区”呢?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51条的规定:“少数民族聚居地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又根据当时的西南军政委员会1951年2月24日批准的《关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及建立民族联合政权的意见》第一条规定:“本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暂就其所在行政区(如省、专区、市、县、区、乡等)分别建立各级民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所以于1951年1月16日建立的西昌红毛妈姑彝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区级,现已划归喜德县)、1951年4月22日在昭觉建立的昭觉县彝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县级)都统称为自治区。为此,1952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对西康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区划报告》的批复中批准:以西昌专区的部分地区划设为相当于专区级的凉山彝族自治区。当然这里也称做自治区,为的是明确凉山为专区级。

四川彝族的历史起源,彝族起源传说(6)

以上,就是凉山彝族自治区的得名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53条规定:“自治区、 自治州、自治县设立自治机关。”1955年4月,在凉山彝族自治区第二届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决议,把凉山彝族自治区改称为凉山彝族自治州(自治区是省一级,自治州是专区一级)。

文/潘用良 图/张衡

四川彝族的历史起源,彝族起源传说(7)

素材来源 | 凉山文艺

综合整理 | 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更多精彩文章请看这里!

首批天府旅游名县申报名单出炉!西昌、会理、冕宁入围!

七彩西昌 | 吃喝玩乐一条龙,西昌核桃村走起!

免费福利!“三八妇女节” 邛海国家湿地景区送福利啦!

“非遗 扶贫” 助力脱贫 唯品会驻凉山传统工艺工作站成立

看过好风景,凉山这些美食也不容错过!

三月春正盛,花开正逢君,邀您一起赏樱、闻梨、醉桃花!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诗与远方”携手共进

《流浪地球》没看够,何不来凉山赴一场“科幻之旅”!

温馨提示,长按下方两个二维码

惊喜等着你哦

微信公众号

四川彝族的历史起源,彝族起源传说(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