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男人的世界,尽管有三个女人,也只不过是三个陪衬。在男人的世界中,可以没有女人,但不可以没有酒,似乎少了酒这种饮品,男人便少了男子气概。
在众家好汉中,似乎一个个都拥有超级好的酒量。当然,有好的酒量,不见得有好的酒品,很多好汉喝醉后,直接进化为半兽人,唯有宰几个人方才痛快。尽管作者施耐庵从头到尾都没有断过酒,但似乎酒量比较好的两人是两位出家人,一个是花和尚鲁智深,一个则是行者武松,和尚VS行者,究竟谁酒量更好?
在武松没有入伙二龙山之前,两人从没有同桌豪饮过,即便是武松入了伙,作者也没有写两人一起喝酒的场面。尽管没有写二人“斗酒”,但从单独的描写之中,也能一探究竟。
鲁智深出家五台之后,曾有过两次耍酒疯,这便是“醉打山门把祸闯”。第一次醉酒,是他剃度出家几个月后,憋急眼的大和尚在半山亭不由分说,抢了一个卖酒汉子的酒。那汉子挑了两桶酒,被大和尚抢了一桶。倒也不是大和尚不讲道理不给酒钱,而是卖酒的汉子不敢卖酒给和尚,因为他做生意的本钱是跟庙里借的,住的地方也是庙里的,要是卖酒给出家人,主持僧智真长老会不高兴。主持不高兴,后果会很严重,卖酒的汉子不但要连本带利还钱,还会被赶走,因此他死活不卖。既然不卖,那就由不得大和尚抢酒来吃。
水浒当中,多次提到“一桶酒”,吴用邀请阮氏三雄入伙时,便要了一桶酒,四个菜,四人喝完之后,大喊痛快,也就是说四个人喝嗨了。智取生辰纲时,白胜挑了两桶酒卖,晁盖先要了一桶,七个人配着枣子轮流喝,喝了一会,酒见了底,说明一桶酒的分量还是很多的。
大和尚好久没喝酒了,因此抱着酒桶牛饮,喝了个干干净净,然后他就醉了。说到底,就差一碟花生米,只要有碟花生米当下酒菜,大和尚八成醉不成那副熊样。
第一次闯祸后,主持并没有为难他,只是稍加责备。过了几个月,鲁智深又馋酒了,到镇上找酒喝,结果都是庙里的买卖,谁也不敢得罪大*智真长老。由此可见,宋代的出家人就已经很会做生意了。
鲁智深没法,于是假装云游僧,欺骗一家店铺把酒卖给他。他先是吃了十碗,觉着还不过瘾,又闻到狗肉香,于是要了半只熟狗肉,又连着吃了十碗酒。酒吃完了,狗没吃完,于是又要了一桶酒。二十碗酒,加一桶酒,神仙也腿软。结果他又醉了,这回比上回醉的还厉害,看来再加一碟花生米也没用了。
后来鲁智深在前往大相国寺的途中,在桃花庄管闲事,教训周通之前,先喝了一壶酒,吃了牛肉和米饭,而后又吃了一只鹅,尽情喝了三十碗酒,喝了这么多酒,似乎没有任何影响,轻轻松松胖揍了周通一顿。
照此来看,鲁智深喝三十碗酒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若是再加一桶的话,恐怕就喝不动了,主要是膀胱受不了。
而武松喝酒也是很猛的,路过景阳冈时,在那家著名的“三碗不过冈”小店中,面对店家口中的“出门倒”,武松毫不在意,足足喝了十八碗,还吃了四斤熟牛肉,一碟菜,好汉的胃口真太好了。
别人“三碗不过冈”,而武松足足喝了别人的五倍。由此可见,他体内的乙醛脱氢酵素比一般人多,换言之,分解酒精的速度更快,因此他更能喝。能喝归能喝,但终究还是醉了。喝酒的人往往都这样,起初觉着自己没事,离座到了外面之后,小风一吹,立马脚底下打绊子。
估摸着不喝那些酒,武松还打不死老虎。这是第一次描写武松酒量的地方,后来尽管喝了很多酒,但似乎都没有在孟州喝的多。
孟州的小管营施恩要武松帮他教训蒋门神,夺回快活林。武松爽利答应,但提出一个“无三不过望”的条件。也就是说,出城之后,但凡见到一家酒馆,施恩便要请武松吃三大碗酒。从安平寨到快活林,一路之上武松共吃了五十大碗。不管宋朝还是明朝,大碗几乎容量是相同的,粗算一下,武松大约喝了25000毫升。问题来了,武松是怎么喝下去的,膀胱受得了么?这一次是武松喝的最多的一次,也是最嗨的一次。
宋代的酒大都是米酒,度数不是很高,约摸在14-20度之间,跟韩国的真露酒有一拼,有些酒需要筛着吃,最好是加热后饮用。尽管度数不如现代的酒水高,但喝多照样也醉,醉了照样也会吐。
书中描述鲁智深身高八尺,而武松也是身高八尺,两人都是八尺的汉子,但以描写来看,鲁智深要比武松酒量大。最终答案揭晓:和尚比行者更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