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流沙河入狱原因,流沙河的儿女今何在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4 13:15:53

《西游记》唐僧取经故事的源头是玄奘西行印度的取经经历,玄奘在这条世界上最艰险的路上经历了除海洋以外的几乎所有自然气候和地质类型,面对了无数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后来这些都幻化为神秘的传说,并最终百川归海地成就了《西游记》。

上篇文章说到玄奘混在饥民当中来到了边境,几番波折之后终于出了瓜州(甘肃安西),绕过玉门关,准备穿过最后的边境烽火台完成整个偷渡行程。

进入沙漠

在甘肃的安西和新疆的哈密之间,有一片热风弥漫、寸草难生的大戈壁,号称东西横亘八百里。今天它被叫做莫贺延碛,历史上被称作“八百里大流沙”。这也是去往西域的必经之路,烽火台就建在这里。每座相距百余里,里面有唐朝军队把守,专门拦阻私自西行者。

作家流沙河入狱原因,流沙河的儿女今何在(1)

沙漠里的军事据点,都建在水源边上。一个是因为自己取水方便。更重要的是,沙漠的旅人都需要取水,边防军只要监视住了水源,就等于监视住了过往旅客的必经之路。

作家流沙河入狱原因,流沙河的儿女今何在(2)

图为第五座烽火台遗址

取水被抓

玄奘在第一座烽火台取水的时候就被发现了。烽火台的指挥官了解玄奘的情况后,也没有立刻逮捕他,而是对他说,我也不抓你,我有个提议,我送你去我的家乡敦煌研究佛法怎么样?

面对着可能随时被抓入狱的情况,去敦煌可是个再好不过的选择了,何况这才是第一座烽火台,后面还有四个呢,能顺利穿越烽火台不被发现的可能性为零。

俘获粉丝

在这样的情况下,玄奘有理由不答应吗?但是玄奘拒绝了。他对那指挥官说:“必欲拘留,任即刑罚,奘终不东移一步以负先心!”意思是:你愿意怎么着我就怎么着,我不向东走一步!意志力真是超级坚定呐!

当时,西域人多信佛,这个指挥官估计也是半个佛教徒。在听完玄奘这决绝的话之后 ,反而敬佩无比,决定帮他偷渡出境。不仅给玄奘准备干粮和水,还给玄奘指了一条绕过第二、第三座烽火台,直达第四烽火台的偷渡路线。他还告诉玄奘,你到了第四烽火台提我的名字,那的指挥官也会帮助你。

玄奘顺利到达了第四座烽火台。那里的指挥果然对玄奘很好,给了玄奘一个特别大的水囊,又给他指了绕过第五烽火台的偷渡路线。但这条偷渡路线需要深入沙漠腹地,路程遥远,且路上只有一个补水地,危险性高。

濒死绝境

沙漠里天气变幻莫测,没有路标,玄奘只能沿着白骨前行,但在走了四五十里之后,他迷路了。心烦意乱的玄奘在喝水的时候,因为水囊太大,失手打翻,局面顿时危急起来。

在沙漠里,没水当然是找死。此时玄奘又找不到前进的路了,于是他转身往回走,打算回第四烽火台重新补充水源。这是个完全合情合理的举动。然而走了没多远,玄奘突然想起:我之前发誓绝不向东走一步,我怎么能往回走呢?不行,“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

这时玄奘的意志已经超过了一般人的理性。他毫无必要的让自己陷于险境,在常人看来,这已经是失去理智了。

沙神相助

玄奘在沙漠里四天五夜滴水未进,筋疲力尽,终于连人带马一起栽倒在地上。但在第五天半夜,昏迷中的玄奘梦到一位身高数丈的大神站在面前,对他大喝道:“何不强行,而更卧也!”你为什么不勉强再走一段呢,竟选择躺下了!

玄奘惊醒,坚持向前走去,忽然他的马狂奔起来,竟把玄奘带进一块有一坑清水的绿油油的小草地。玄奘和他的老马终于得救,不久后走出了沙漠。

玄奘得救的科学解释是老马识途,闻到了随风飘来的青草的芳香。但玄奘显然更愿意归功于大神的提示,何况人在极度疲惫、极度绝望时真的会有幻觉出现。当时西域一带普遍尊崇沙漠大神深沙神,玄奘估计也是在绝境中想到了深沙神而出现了幻觉。

在晚唐出现的唐僧取经的故事里,就出现了专吃取经人,还带一串骷髅当项链的深沙神,但这位深沙神最后皈依了佛法,成为取经的护法神。而这个形象,最终演变为《西游记》里的沙僧。吴承恩估计是没见过这千里流沙,风暴肆虐的情景,所以就把大沙漠写成了流沙河。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玄奘的确在出了沙漠之后,受到了高昌国王的高级接待,但这好事对玄奘来说却是取经的阻碍。

下期玄奘与高昌王的兄弟尘缘,再见~

参考资料:林欣浩,《佛祖都说了些什么》,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蔡铁鹰,《关于西游记的误会:流沙河根本不是河》,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