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太阳
《山海经》把舜称为“帝俊(帝夋)”,“俊(夋)”的古音也是shun,所以“帝俊”和“帝舜”是同一个人。《山海经》把帝俊描写成太阳神的形象,帝俊(帝舜)和自己的妻子生的孩子,是十个小太阳。可见,舜就是代表太阳。
桀——残暴的太阳“桀”字:
“桀”字的基本解释
据记载,夏桀昏庸无道。有人劝告他,他却声称自己是太阳。于是人们背地里说:“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毁灭啊,我宁可和你一起毁灭!”
由此可见,“桀”的意思就是“残暴的太阳”,而“舜”的意思也是“太阳”,这也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夏桀为什么说自己是太阳呢?因为他的名字就叫“太阳”——舜。
夏桀伐岷山《竹*年》提到“夏桀伐岷山”,《天问》里提到“夏桀伐蒙山”。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岷山(蒙山)”在四川地区。其实就是在山西省,而且“夏桀伐岷山”很可能就是舜政权取代尧政权的军事行动。
历史记载,夏桀攻打岷山,岷山人为了求和,送给夏桀两位女人:琬和琰。
而另外的历史记载,尧帝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送给了舜,娥皇和女英。
古人常用同音字来代表人名和地名。经过笔者认真查询:娥皇的“皇(gwang)”和“琬(gwan)”可视为同音字,女英的“英(yang)”和“琰(yam)”可视为同音字。(括号里是近似的古代发音)
可以看出,岷山氏献给夏桀的两个女人,正是尧帝献给舜帝的两个女儿。换句话说,虞舜就是《史记》里的夏桀。
夏桀伐岷山,实际上就是虞舜部落攻入陶寺遗址,尧帝部落为了求和,献上两个女人。于是,两个部落联姻,形成了尧政权和舜政权的联盟。
陶寺观象台
为什么说“夏桀伐岷山”发生在山西呢?
我们知道,我们的汉语来源于古代的“古汉藏语”,也就是说古汉语和古藏语是相同的来源。古藏语就是古羌语,岷山的“岷”古音是mun,来自古羌语mum,和英语的moon基本同音。英语的moon代表月亮,而古羌语的mun是“太阳”的意思。古羌语的mun一般用汉字“文”、“汶”、“岷”表示,因为这几个字的古音都是mun。“岷山”的意思,就是“太阳之山”。
陶寺遗址出土的“文邑”二字
陶寺遗址出土的器物,带有“文邑”两个字。“文”就是mun,就是太阳,“邑”就是城市。所以“文邑”两个字的意思就是“太阳之城”。
“太阳之城”就是陶寺遗址,那么,“太阳之山”肯定离陶寺遗址不远。也就是说,夏桀所伐的岷山(太阳之山),就在山西省,不是四川地区的那个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