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博物馆的Digital数字策略是「Close to」:接近用户;接近藏品,引起动机;让观众接近实体博物馆,使得博物馆专家近在咫尺,博物馆将藏品带入公众生活,邀请使用者可以随时取用,建立自己的个性化空间,激发公众的创意。我认为特别是未来随着5G的建设成熟,博物馆展品可以运用基于5G网络的8K技术,对展品进行拍摄教学,观众在千里之外就可感受到展品的清晰可观。在Digital Media方面,荷兰国立博物馆有官方App:RIJKS。
这个App是博物馆官方推出的,里面有我非常喜欢的语音讲解和地图定位导览功能,不需要付费的讲解和名画游览路线的设计,在你计划好参观这个博物馆之前就可以下载好这个App,先通过这个App的门票信息上买好票,避免来博物馆的时候过多的时间在排队检票上。进入博物馆之后,再次打开这个App,激活你的定位和打开蓝牙,这样可以准确的知道自己在博物馆的位置以及接下来怎么走。同时APP内部还设置有语音、视频功能。利用博物馆的App的语音功能,可基本清晰的理解名画历史背景和艺术创造上的价值,如果还不是很清晰,还可以点开视频功能,比如在伦勃朗的名画《夜巡》的视频中,视频让画动了起来,你就仿佛看到当时画家作画的时候看到的景象,鲜活的人物似乎要从画里走出来似的。
21世纪学习模式将是以交互式(interactivity)、协同合作(Collaboration)及个人化(Personalization)学习为主轴。荷兰国立博物馆管理方式是从观众角度出发,包含馆藏文物图像开放,成立Rijkstudio,让用户可以自行下载图像,自行创作,并上传创作品到网站,这是一种以个人化学习为主轴;其次,展示与教育嵌入新科技,博物馆设计App 让公众自行选择参观行程,也是一种个人化的学习,其中一个功能能够提供观众协同合作的一种学习模式。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RIJKS APP的设计,深入了解博物馆使用者需求,透过科技更了解观众参观习性,设计出更符合观众需求的博物馆内容。
博物馆了解观众需求之后,在既有健全知识架构底下,设置完善数字内容学习模式,符合时代与观众需求。但是,虽然我们在一个科技时代,也讲求观众需求,然而,博物馆却不能忘却自己原有使命,也就是ICOM 博物馆协会2008年所制定的定义:「永久设立的机构,以服务社会及其自身的发展,向公众开放,这个机构获取、保存、研究、诠释与展示人类的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及环境,以获致博物馆教育、学习与娱乐等等目标。」或许我们说博物馆使用科技协助使用者从不同方式去观赏与了解艺术,必须切记:技术是了解艺术的接口或工具,不是主体,数字内容的设计不可以反客为主地将科技摆在首位,那么,博物馆数字内容仅是昂贵行头、高级娱乐产品而已。
本文作者:大飞飞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发现抄袭者将进行全网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