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为中国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神而感动,但我们往往并不知道这批自新中国建国后为了祖国发展而付出青春和生命的科学家到底有多么宝贵。在新中国建国之初,他们毅然决然回到祖国,而最为家喻户晓的钱学森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钱学森
美国人曾说钱学森足以抵五个师,但他的价值远非如此。纵观钱学森的一生,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这位曾在美国拥有最高级别安全通行证,能够自由出入五角大楼长达8年之久的科学家,为什么面对美国的威胁,仍然坚决回国?钱学森的一生又书写着怎样的传奇?
今天大佬日志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家国情怀。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既能回顾往期视频又不错过未来精彩内容。更多人物故事,尽在大佬日志。
疾风知劲草,在清末民国时期的动荡年代,每一个中国人都在面临着来自时代重压下的考验,而只有在猛烈的大风中,才能够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出生于1911年12月11日的钱学森,从少年时候起便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清末民国时期
这就要说到钱学森的第一位老师,也就是他的父亲钱均夫。钱学森的父亲同样才华出众,那时正值清王朝日趋没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无数爱国志士四处寻求着救国奇书,济世良方。钱均夫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和鲁迅、厉绥之、蒋百里、施承志等人一起东渡日本,学习教育学以求“兴教救国”,1910年钱均夫回国后投身教育事业,在钱学森幼年的知识启蒙里,是钱均夫首先给他开启了人生和智慧之窗,也在钱学森的心中埋下了爱国的种子。
受到父亲的影响,钱学森在中学时就满怀着爱国的情怀,1923年9月钱学森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由于成绩优异,在报考大学时数学老师认为他数学考得好,希望他报数学系,而国文老师认为钱学森文章做得好,让他报中文系,钱学森的母亲则希望钱学森继承父亲的事业,从事教育。
钱均夫
但此时的钱学森已经早有了主意,他要学铁道工程,给中国造铁路。彼时的中国工业落后,铁路基本上都是外国人铺设的。此时的钱学森满脑子“实业救国”的理想,而铁路象征着速度、国力更是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于是一心憧憬着成为詹天佑式的工程师的钱学森,决心献身于“铁道救国”。1929年钱学森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如今当人们称呼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的时候,是否还记得钱学森当初在交通大学是学铁道机械工程的呢?
正如鲁迅先生在说出那句“学医救不了中国”后便弃医从文,钱学森也在大学期间转变了他的想法,而这正是钱学森作出的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改学航空工程,当一名航空工程师。这个想法的诞生源自于1932年1月28日夜,日本突袭上海的中国守军,史称“一二八事变”,日军的空军在战场上空狂轰滥炸,由于中国守军没有制空权,所以损失惨重。
得知此事后钱学森愤愤地说“现在学铁道机械工程对国家用处不大了,你把铁路刚刚修好,日本飞机一炸就不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