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家庭会因为结婚而负债,拿不出钱来办喜事就会请客邀会。邀会的人多半是乡里乡亲的熟人,邻里之间相互帮衬,都是穷苦的劳动人民,谁家都有大事要办,谁家都有捉襟见肘的时候,只要是被邀请参加,或多或少都要拼凑一点,已解燃眉之急。借方来年辛苦攒凑再一一偿还。
邀会的酒席很是丰盛,自酿的米酒任人喝,豆腐小菜、腊肉腊鱼摆上桌、朴实的乡情乡谊尽在浓浓的酒香里。
按照传统做法,嫁娶的主动方父母会首先到女方家要姑娘伢的出生年月日、生辰八字,叫要日子。然后请个“会事”的阴阳先生或有名望的算命先生依据男女双方的属相、八字来推算男女主角是否相合再来决定迎娶的黄道吉日。
选定吉日是根据皇历书上所载的:建、危、平、满、成、闭、执、定、开、破、收、除等十二字来决定。建、满、平、收属黑道日;除、危、定、执属黄道日;成、开这二天皆可用;闭、破犯忌不相当。
吉日择好,是为“天作之合”,双方确定婚期。婚期定好后,男方就要礼节性的把结婚日子送给女方,俗称送日子。送日子也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即男方向女方送一笔节礼。东西有:猪肉、烟酒、糖坨,布料(也有对方伯妈的一身衣料),还有女方接客给亲戚的回手(数量会依姑娘伢有多少张桌子而给)。
如果是嫡系的大伯、幺幺、yeye(黄陂方言叫法),礼会更重些。还有给姑娘伢的衣裳、鞋祙、贴身衣裤、焐手烘笼,还有一笔钱,让女方置办大件嫁妆。具体多少钱,么嫁妆,一般都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协商好,不能说男方给几多是几多。当然,不管是儿伢父母或女伢伯妈都会尽量为对方着想,力求节省,少收聘礼。
送日子还必须写一个“预报佳期”贴,也叫六叠八书贴,书写极其讲究,都是请德高望重熟悉礼节的老先生书写。红外封套长7.5寸、宽5寸像信封一样大小,再剪宽约一寸定期条用毛笔写“预报佳期”四字,粘在外套正中间。
封套反面写上:“长庚千载、永定百年、百年好合”。封套内正文从上到下用竖式书写。一格:谨占于X年X月X日吉时治俻喜酌恭迎令媛如归;二格:敬祈,三格:俯允,四格:右上,五格:尊親翁X府亲家大人台启,六格:尊親母X府X老孺人台启,七格:姻愚弟XXX率门下婿XX顿首鞠躬,八格:姻愚妹XXX率门下婿XX顿首鞠躬(婚帖有很多种写法,选其最常用一种)。
剪一张大小合适的红纸折成六折,用其中三折分别写上八行内容,另三折空的写上一个“正”字就可,叫“六叠八书”。姑娘屋的收了“预报佳期”贴,就说明婚日已铁板钉钉,再不能轻易更改。
嫁娶方父母或家人可以到亲戚六眷家去接客,说清楚出嫁日子。一般接客以阴历日子为准。亲戚朋友们得到喜宴的准确日子后,一般都会上门恭喜,也会准备好送礼的钱。
礼钱的多少根据各人与主方关系的亲疏、交情的深浅、本人的经济状况而定。女伢出阁收到的礼多为布匹、衣料、床单、被面等等之类实物,叫压箱子的礼。送钱的少,女家还要以饼子红糖相送。
在传统婚礼进行的前一天,男家已经是高朋满座,宾客盈门,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全湾老小齐上阵,跑堂听叫,搬桌子借板凳,为晚上的宴席作准备。农村风俗习惯是早上搬嫁妆,晚上迎亲接新娘。
娶方会请上湾里几十号青壮劳力和一个懂礼识大体之人(有的家庭也会物色一个漂亮男童前往,撞喜,意指新娘头胎生儿)带上打礼的肉(半边猪,有头有尾)、对子鱼(般般大,8斤以上的草鱼)、糍粑(方方正正以双数为准)等礼品天刚蒙蒙亮便起床向女方家出发搬嫁妆。
礼品上都贴着红红的“囍”字,人生大事加倍喜庆隆重。抬嫁妆的绳子、杠子、筷子、底线也都染成喜庆的红色。乡土习俗,人们尊重传统礼节,一步一个脚印,识聘婚嫁,礼数周全。不管是迎亲还是日常往来中,双方都是以礼待人,和善恭谦!
到了女方家,主事人要不断向新娘家前来看热闹的乡亲发烟发糖,极尽热情。新娘家也早早备好便餐给抬嫁妆的客吃。主事人征得女方父母允许发嫁后,男方乡亲会把新娘家的陪嫁物搬到屋外,箱柜衣被,细心谨慎的绳捆杠绑,绝对不能马虎。
嫁妆颜色艳丽,铺盖都是成双成对,“会事”的啷嘎为了安全起见,会蛮过细的来检查一哈,怕路上出纰漏。准新娘的弟妹们把箱子钥匙藏倒,在众人的怂恿下向新姐夫要红包,一个不够,再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