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十首最经典七言律诗,杜甫最经典的10首诗词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9 03:17:14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的经典怀古组诗,这第三首是咏王昭君,明代周珽说:“古今咏昭君无出其右。”

首联点昭君村所在的地方。起句气势雄伟,用一个“赴”字让千山万壑都有了动感,也将视境的焦点都聚集在了荆门,仿佛天地灵气都向此集中,从而孕育出了绝世美女王昭君。

颔联仅用十四字,便写尽了王昭君的一生的悲剧,文字精炼,感慨却无穷。“一去”、“独留”,显得那么寂寞孤独;“连朔漠”、“向黄昏”,显得那么空寂凄清。寂寞孤独的个人与空寂凄清环境相对照,将王昭君生前死后的寂寞悲凉写得淋漓尽致。

颔联写王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结尾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

七、《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十首最经典七言律诗,杜甫最经典的10首诗词(5)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寓居夔州时所写的组诗。这组诗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最高峰作品。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八、《登楼》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甫十首最经典七言律诗,杜甫最经典的10首诗词(6)

杜甫的这首《登楼》,大约写于广德二年(764)春季。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攻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唐代宗出逃陕州。十二月,长安收复,唐代宗回京,国势转危为安。但是吐蕃攻陷了四川北部松、维、保等州,后又攻陷剑南、西山诸州。

首句突然而起,繁花盛开,本是乐景,却反“伤客心”,因为国家多难,到处都是战乱,此时登上高楼,本就满怀忧思,所以繁花不但不会使人开心,相反会让人更伤心。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使人倍觉其哀。

颔联写登楼所见之景。诗人的视点由眼前锦江扩散到整个天地,天地之间,都被春色充满,句中以“来”联接,仿佛春色天地八方而来,汇聚锦江,气势雄浑。“来”字也有寒冬已去,春色归来之意,同时还寓意着代宗还朝。后一句同样语兼多意,玉垒山上,浮云从古至今变幻无定,古今世事,也如浮云变幻不定。

第三联写唐王朝经安史之乱,又经吐蕃侵扰,但唐王朝最终挺住了,说明大唐帝国气运久远,因而告诫吐蕃,莫再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

结以借刘禅和诸葛亮,写代宗还朝,看到被吐蕃侵扰的长安,当作何想?而诗人自已客居蜀地,不能为国分忧,只能仿效诸葛亮,写一首《梁父吟》。

九、《曲江二首》(其一)

曲江二首(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曲江二首》写于乾元元年(758),杜甫时任左拾遗,诗中所写,即是诗人下朝来到曲江时的情景。

首联写花飞春尽,透露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

颔联写,花飞春尽不可挽回,不妨暂且看即将落尽的花,虽然酒已经喝了很多了,但依然不厌入唇。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

颈联写曲江上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被翡翠鸟筑起了窝,曾经雄踞高冢的石雕麒麟,如今倒卧在地,不甚寂寞。

结尾说细思事物变化之理,不如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杜甫十首最经典七言律诗,杜甫最经典的10首诗词(7)

十、《曲江二首》(其二)

曲江二首(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第二首首联写每日下朝回来,天天典当春衣换酒喝,每天喝到大醉才归。

第二联写酒债到处都有,反正人生自古能活到七十的人本来就很少,不妨尽醉。

第三联写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尾联写传话给春光,欲与春光一起逗留,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相违!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