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
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位靠种地为生的农夫。
每天日出时分,他就扛着锄头出门,一直到月亮挂上树梢才回家。生活很劳累,但为了田里的收成,他只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
尤其到了夏天,农夫顶着暑气耕作,连锄头似乎都变得比平时还要沉,于是更觉得疲惫。
这一天,农夫像往常一样在田里除草。因为天气炎热,不一会儿便满身大汗,汗水随着挥舞的锄头溅到地里,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
忽然,农夫听见不远处发出了一阵窸窣声,窸窣声快速移动,紧接着田边的树桩发出“砰”的一响。
农夫连忙放下了锄头,赶上去探个究竟。只见树桩边躺着一只肥大的兔子,一动也不动。农夫想了想便明白了,刚刚就是这只兔子,因为跑得太快没看清路,不偏不倚撞到树桩上,断气了。
农夫把兔子搁在一边,抡起锄头继续干活,忽然念头一转:“自己刚刚没花什么力气,就白白捡到了只大兔子,平时辛辛苦苦地种地,都不一定有这么大的收获。”他接着想:“要是我每天都能捡到一只兔子,那么就再也不需要种地了。只要守着这个树桩就行,多么轻松呀!”
想通这个道理后,农夫高兴极了,他连锄头也懒得理会,拎起肥大的兔子,欢天喜地地回家去了。
第二天,农夫一改往日的常态,直到太阳升得老高,才晃晃悠悠地出门,他径直走到树桩边查看周围有没有已经撞死的兔子。见没有兔子,心想一定是兔子还没出门,于是便坐在树桩边耐心等待。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连兔子的影子都没看到,农夫有些失望,决定明天再来等兔子。
第三天,兔子没来,第四天和第五天兔子也没来。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兔子还是没有来。农夫依旧天天守在树桩边等待。
夏天要过去了,农夫渐渐消瘦,因为家里的存粮已经吃光了,可天天盼望的兔子还是没有来。
农夫心想:秋天是收成的季节,兔子就要来了,也许就是明天!
眼见秋天也要过去了,仍然没有一只兔子送上门来。
农夫摸摸饥饿的肚子,想到了自己的田地。他走到田里一看,发现野草已经长到腰间,庄稼因无人照料早已枯死了。
农夫坐在田边后悔不已,长久的等待不但没得到兔子,连先前耗费了很大心血的田地都荒废了。后来,这件事成了宋国人茶余饭后谈论的笑柄。
守株待兔
读音为shǒuzhū-dàitù。沿用过去的方法,守在树旁,等待撞树而死的兔子,最终一无所得。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出自《韩非子·五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