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其中平等是社会层面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类的崇高理想。但是,这个概念在实行中却是不清晰、有争议的。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原因的,一来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缺乏平等的资源,对平等重视和研究不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流传了几千年;二来是西方哲学中对平等的研究,我们以前批判为“资产阶级平等”,唯恐避之而不及。作为社会主义的平等概念是什么?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急需搞清楚。
一、查新华词典
平等基本解释: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处于同等的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由于私有制出现、社会划分为阶级后产生了种种不平等的现象,争取平等一直是崇高的理想。在平等问题上,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比旧社会大有进步,但仍不可避免保留旧社会的许多痕迹。
平(píng,)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地。平面。平原。 均等:平分。平行。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辈。 安定、安静:平安。平服。 治理,镇压:平定。 抑止(怒气):他把气平了下去。 和好:“宋人及楚人平”。 一般的,普通的:平民。平庸。平价。平凡。 往常,一向: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 汉语四声之一:平声。平仄。 姓。 等 (děng) 古代指顿齐竹简(书)。 数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相等。平等。等于。等同。等值。等量齐观。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级别:等级。等次。等第。等而下之。 特指台阶的级。 种,类:这等事。 表示同一辈份的多数人:我等。尔等。 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煞尾:北京、上海等地。 候,待:等候。等待。 待到:等我写完。 同“戥”。
在我的记忆中,文革前我上中学时就是这样定义的,基本上平等等同于平均、同等的意思,计划经济的设计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后来随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推行,“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受到了批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概念有了新的含义,上面的解释明显过时了。
二、查百度百科
平等的读音为píng děng,意思:它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它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之一。由于人之差异绝对的公平不存在,只有相对的平等,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过程是平等逐渐实现的过程,遇到不道德之处一定要坚决消灭;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不是指人之差异所致的“相等”或“平均”,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不区别对待的平等享有的社会权利与义务;它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或经济地位处于同一水平,没有或否认世袭的阶级差别或专断的特权。
这个解释跟上面的不同之处是承认了人之差异是客观存在,指出了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不是指人之差异所致的“相等”或“平均”,更多的是互相尊重的不区别对待的平等享有的社会权利与义务。如果举例说明的话,最最典型的是如何对待高考:现在采取的是主要按照学习成绩公平竞争,决定录取大学的好坏;文革中实行的是推荐保送,标准是家庭成分、社会关系甚至手上的老茧等等因素,毫无公平可言,这是实践早已检验过的。
三、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
按照平等的实践历程和实践程度,平等分为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双重维度。形式平等体现为平等对待、程序正义和权利平等,它以政治平等为表征;实质平等体现为财富和收入的平等分配,它以经济平等为表征,正是这两种含义得不同造成了平等概念的困惑。对此哲学家政治家们如柏拉图、杰弗逊、霍布斯、卢梭、罗尔斯、黑格尔、马克思等等都做出了思考和论述,具体分析那是留给专家的事,在此略过。
我的思考:平等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在人们的理解中还跟公平、正义联系在一起。平等的实现要符合公平、正义的理念,否则人们就会产生争议。计划经济时期的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推荐保送的高考制度只重视了实质平等,结果不符合公平正义,抑制了人们的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形式平等为当代政治哲学家普遍接受,是没有多少分歧的,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质平等则要认真分析。一方面实行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拉开差距、消除平均主义;另一方面要落实扶贫助弱、共同富裕(注意共同富裕可不是同样富裕啊)、控制基尼系数、防止过度两极分化,近几年党中央在这方面的力度很大,大家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