劓拼音是什么,劓的读音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0 23:00:41

劓拼音是什么,劓的读音(1)

历史上有许多人名、地名、族名、政权名或其它事物名称,很容易读错,需要特别注意辨认识读。下面所列历史名词,都是在历史学习中常常会遇到的,但却极易读错。

镐京 镐(hào)京:在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和丰京一起并称为"丰镐两京",是西周时代的首都,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称京的都城。

禅让 禅(shàn)让: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仆射 仆射(yè):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仆射起源较早,秦律中有仆射称谓。

阏氏 阏氏(yān zhī):原为女性妆扮用的胭脂古称。后意义扩展为汉朝的公主、还有匈奴皇后号,史书中常称"阏氏"为"有阏氏"。

吐谷浑 吐谷(yù)浑:亦称吐浑,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

可汗 可汗(kè hán):又称大汗,简称汗,源于王朝、神灵和上天,阿尔泰语系民族对首领的尊称,最早出现于3世纪鲜卑部落,记载于《宋书》,类似于汉字的天子。

蔡邕 蔡邕(yōng):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权臣董卓当政时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单于 单于(chán yú):百家姓中的一种,复姓;起源于后周,该姓氏社会地位较低,历史名人不多,现今主要分布在山东历城、益都一带。

龟兹 龟兹(qiū cí):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中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又称丘慈、邱兹、丘兹,为古来西域出产铁器之地。

邗沟 邗(hán)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作为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又名渠水、韩江、中渎水、山阳渎、淮扬运河。

鞑靼 鞑靼(dá dá):鞑靼的称呼在早期历史中所指各有不同,至明代时是明朝对成吉思汗嫡系北元政权以及其治下蒙古高原东部草原部落的统称。

于阗 于阗(tián):是古代西域王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

彀中 彀(gòu)中:弩射程所及的范围;比喻圈套、陷阱。

幞头 幞(fú)头:一种头巾,亦名"折上巾"。一般认为幞头巾子起源于北周。

耒耜 耒耜(lěi sì):中国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

鲧(gǔn):古人名,传说是夏禹的父亲。

皋陶 皋陶(yáo):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 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皋陶村,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

黥刑 黥(qíng)刑:又名墨刑,黵刑,刺字,上古的五刑之一,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修订《大清律例》时才被彻底废除。

火耕水耨 火耕水耨(nòu):用火烧开一片空地后播种,然后为了除去空地的杂草再引水入田的耕作方式。具体方式或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田里的野草与蓬蒿,再下种,谓之火耕。待禾苗长出七八寸后,及时将伴生的杂草去除,再将水灌入田中淹没并闷死杂草,使之腐烂成为肥料以助稻秧生长。

卯 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

劓刑 劓(yì)刑: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始于夏朝,属五刑内肉刑的一种,被处劓刑的受刑人被割去鼻子。

区种法 区(ōu)种法:是汉代我国耕作法的另一重要成就。

圩田 圩(wéi)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利用濒河滩地,湖泊淤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农田,是一种筑堤挡水护田的土地利用方式。

暹罗 暹(xiān)罗:中国对现东南亚国家泰国的古称。

澶渊之盟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靺鞨 靺鞨(mò hé):中国古代民族名,自古生息繁衍在东北地区,是满族的先祖。

高句丽 高句(gōu)丽:中国史书中也写作“高句骊”,“高麗”,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中国东方北部及朝鲜北部存在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也称高氏高丽(与韩国历史上的王氏高丽不同,王氏高丽是由后来的新罗人建立的,韩国人的祖先)。

氾胜之书 氾(fàn)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作者泛胜之,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缂丝 缂(kè)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

审核:苑广鸿

责编:廉兴连

编辑:石天慧

设计:毕琳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