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经很愤懑——春秋之时,已然“礼崩乐坏”,很多西周规定的“礼制”,逐渐被人藐视且不执行了。
他坚持认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西周,继承完善了夏商的制度,是如此丰富多彩,他愿意遵从西周的制度和文化。
所以,他以西周传世的《诗》、《书》、礼、乐教授学生。
据说,后来的《仪礼》,是他讲授“周礼”课程的教材之一部。传至汉代,于此基础上,形成了《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另外还有一部记录周官制度的《周礼》。
《礼记·曲礼》,记载了西周对于各等人“离世”的称谓。其云——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的确是等级分明,由此可窥见西周“宗法”之一斑。
天子“离世”曰“崩”。
郑玄《注》:“自上颠坏曰崩。”
《白虎通》:“天子也,以法天下也,……以其言天覆地载俱王天下也。”
“天下”,亦即“江山”,所以,天子死,便如“山崩地裂”一般,曰“崩”。
诸侯“离世”曰“薨”。
郑玄《注》:“颠坏之声。”
诸侯,亦称“公侯”。
《白虎通》:“公侯者何?……《春秋传》曰:王者之后称公,其余人皆千乘,象雷震百里所润同,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也。”
“诸侯”或“公侯”,皆为“王臣”,“象雷震百里所润同”,体现天子之雷霆雨露,死了,便“薨”然一声——“薨”是诸侯“颠坏”之象声词。
大夫“离世”曰“卒”。
“卒”,“终也”,或曰“终于国也”。
士“离世”曰“不禄”。
“不禄”,就是“不得其禄”,不能再享领俸禄了。
庶人“离世”曰“死”。
庶人就是平民,其“离世”,没什么更多说的,只能曰“死”。
《说文》云:“死,澌也。人所离也。”
“澌”,为“水尽”“水枯”,“死”之读音很可能由此而来。“人所离也”,段玉裁理解为是说“形体与魂魄相离。故其字从歺(e)、人”。
“歺”,许慎列为“歺部”,“凡歺之属皆从歺”,如“殆”“殡”“殄”“残”“殚”等等。小篆关于“离世”的“卒”字,亦为“歺”部首。
“歺”,不是“好歹”的“歹”。
“死”,从“歺、人”,但在《说文》里,另为“一部”,“薨”在其部。
关于《礼记》之《曲礼》,郑玄在《礼记目录》中说,因其包含“吉、凶、军、宾、嘉”之“五礼”之事,“曲”为“周遍之意”。
亦有人认为,此名,源于汉礼学家后仓在汉宫曲台“说礼”而得名。
另外还有两三种解释,不遑多论。
无论如何,西周这种关于各等人“离世”的称谓,传用了约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