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楚庄王齐威王,一鸣惊人典故是说楚王还是齐王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1 21:46:00

“一鸣惊人”故事最早是关于楚庄王的,描述是“鸣必惊人”、“鸣将惊人”。“一鸣惊人”这个词是在齐威王的故事中出现的。

故事一:楚庄王,鸣将惊人,伍举谏庄王

一鸣惊人楚庄王齐威王,一鸣惊人典故是说楚王还是齐王(1)

伍举谏庄王

春秋时期,楚庄王(楚庄王名叫熊侣)登基之后,为了观察朝野的动态,也为了让别国对他放松警惕,当政三年以来,没有发布一项政令。也就是说,这熊孩子在处理朝政方面没有任何作为。楚庄王不但不理政务,每天不是出宫打猎游玩就是在后宫里和妃子们喝酒取乐,并且不允许任何人劝谏。他通令全国敢于劝谏的人就处于死罪。朝廷百官都在为楚国的前途担忧。

当时,有一个担任右司马官职的人【右司马,主要掌管军政和军赋等与战争相关的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史书上说此人叫伍举,另一说此人应是伍举的爷爷,总之如今众说纷纭,此处不做探讨】,看到天下大国争霸的形势对楚国很不利,他就想劝谏楚庄王放弃荒诞的生活,励精图治,使楚国成为霸主。然而他也不敢触犯楚庄王的禁令去直接劝谏。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使楚庄王清醒过来的办法。

有一天,他看见楚庄王和妃子们做猜谜游戏,楚庄王玩得十分高兴。他灵机一动,决定用猜谜语的办法,在游戏欢乐中暗示楚庄王,让他醒悟。【这小子要不是灵感来了,估计也不敢直接劝谏,都惜命嘛,毕竟像魏征那样的榜样还没有出生啊】

第二天上朝,楚庄王还是如往常一样,一言不发。这位右司马陪侍在旁,就在庄王准备宣布退朝的时候,他给楚庄王出了个谜语,说:“启奏大王,臣在南方时,见到过一种鸟,它落在南方的土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请问大王,这种鸟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知道右司马是想通过谜语来劝谏自己,他理解右司马的一片苦心,于是意味深长地说:“这只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这是成语“一鸣惊人”的最早出处,虽然不是原装,但人们也习惯认为“一鸣惊人”这个成语说的是楚庄王的故事。)

后来,楚庄王觉得大臣们要求富国强兵的心情十分迫切,而且也很真诚,于是自己整顿朝纲,重振君威。半个月以后,楚庄王上朝,亲自处理政务,废除十项不利于楚国发展的刑法,兴办了九项有利于楚国发展的事务,诛*了多个贪赃枉法的大臣,起用了数位有才*读书人当官参政,把楚国治理得很好。

楚国内政局势好转,国力也强盛起来。楚庄王看到时机成熟,便发兵讨伐齐国,在徐州打败齐军;又接连出兵讨伐晋国,并取得胜利。最后楚庄王问鼎中原,召集天下各诸侯国开会,为天下诸侯霸主。

故事二:齐威王,一鸣惊人,淳于髡谏威王

一鸣惊人楚庄王齐威王,一鸣惊人典故是说楚王还是齐王(2)

淳于髡谏威王

两百年之后的战国,同样有一个顽主,叫齐威王,姓田,名因齐。小田子和当年的楚庄王一个鸟样,成天喝酒逗乐、开party玩轰趴,国家被他搞得一塌糊涂。不过齐威王运气也好,有一个不错的女婿,这个上门女婿叫淳于髡(kūn)。淳于髡(kūn)博学多才、善于辩论。

淳于髡(kūn)说:“都城中有大鸟,落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不知道,这只鸟为什么这样呢?”齐威王回答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鼓掌]这个算是“一鸣惊人”的原装版了[鼓掌]】

之后,齐威王改革图强,至于怎么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的,在这里就不扩展了,总之最后是称雄于诸侯了。

一鸣惊人楚庄王齐威王,一鸣惊人典故是说楚王还是齐王(3)

综上所诉。从年代上说,楚庄王的“一鸣惊人”更早,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从尊重原装版权的程度上来说,齐威王的“一鸣惊人”似乎更称职一点。

所以细究起来,这俩故事都是正版,一个有原创故事内容但没命名,另一个有命名但非原创故事内容。

该故事流传的过程可能是:

1. 楚庄王发奋图强,“不飞不鸣鸟为何名”的纳谏故事流传于世,是为楚庄王版本。

2. 该故事过于精彩,齐国好事者将其安到齐威王身上,是为齐威王版本。

3. 韩非子写文章时,顺手将此故事文学定型。

4. 司马迁查阅资料时,发现有楚庄王齐威王两个版本,难辨真伪(焉知不是楚国好事者为之?),将两故事都写到《史记》中,供后人查看。

5. 齐威王版本的故事写得比楚庄王版本更出彩,更朗朗上口(“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经常被后人引用,“一鸣惊人”成为成语。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楚庄王:“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齐威王:“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