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事如神的成语故事,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1 21:34:34

我们再举一例,1947年3月,*撤离延安前,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少则一年,多则二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当时*说完这句话的时候,除了*,基本都不太理解。

因为*料定这个胡宗南不是什么好人,占领延安后必然会骄傲自满,这一预言,在撤离后的一年一个月零3天,以西北*军收复延安的捷报,证明了*的预言,两年后,*站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恰好兑现了“换取全中国”的话。

第二,*打仗,要看气象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巧借东风,上演了赤壁大战,那可是在当时科学并不发达的情况下,用土办法测算出来的。

*当然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打仗也非常讲究气象,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1949年的渡江战役,就是*讲究天气的好例子。

料事如神的成语故事,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9)

1948年11月,国民党汤恩伯统一指挥苏、浙等地区的驻军,而白崇禧集中了115个师共70万余人,280多架飞机,准备挽救国民党将要大难临头的命运,面对白崇禧等布下的“坚强防线”,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东、中、西突击集团,在以刘伯承和*、陈毅为首的领导下,原定于4月15日,准备全面渡江。

*洞若观火,在渡江前发来一封电报,请陈毅等人调查长江水情,陈毅等人见电后,马上让气象部门调查,根据当时的气象情况,测定5月份有汛,而且已经准备的9400只各种船有一大半都是小船,如果在水涨的情况下,是很难渡江的。

*得知后,在电报中表示,如果再拖半个月或者一个月,不宜过江。最后总前委根据*的战略把渡江时间定在4月20日,当时的命令是,如果国民党依然拒绝签字,不要错失机会,马上渡江,不留余地。

果然,国民党到期依然拒绝签字,*一声令下,4月20日晚,百万雄师过大江。晚上八点20分,中集团第一梯队的四个军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下,仅仅用了几个小时,就顺利过江,江对岸的国民党乱作一团。

料事如神的成语故事,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10)

资料显示,在解放海南岛的一战中,*也是利用渡江的潮水和风向进行战斗,这都充分反映了*超高的作战天赋,他“作战讲究气象”也成为了令战士们纷纷学习的典范。

第三,巧用空城计

关于空城计,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三国中上演了一场大戏。

街亭失守后,司马懿乘胜直取西城,蜀军兵将俱被调遣在外,西城空虚。仓促间,诸葛亮难以抵御,遂用空城之计,将城门大开,稳坐城楼,抚琴饮酒,镇定自若,他满头大汗之时,琴弦突断,而司马懿画龙点睛的一句:撤!快撤!

空城计,流传千古。

1948年冬,*在西柏坡也上演了一场“空城计”,成为了解放战争中的光辉一笔。

料事如神的成语故事,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11)

蒋介石知道*就在西柏坡后,马上和傅作义密约,打算率领十万大军直扑石家庄西柏坡,妄想消灭中央机关。

当时确实是十万火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主力分布于各个战区和敌人激战,石家庄已然变成了一座空城,如果傅作义真的率大军前来,*的处境非常危险。

此时,调兵遣将犹如远水救近火,显然不太可能。事发后,*火速命令汪东兴和中央警卫团到西柏坡东北方向警戒,如果遇到敌人,一定要坚决抵抗。另一边,朱德也马上命令华北军区和第二兵团去保定以南阻击敌人,情况突然紧急起来。

而再看*,他泰然自若,处变不惊,对傅作义的偷袭一点没有放在心上,他让秘书给他拿来墨宝,微微一句:“那就给他点颜色看看”。

料事如神的成语故事,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