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扫墓时间有讲究吗,冬至扫墓有什么规定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2 07:04:59

冬至扫墓时间有讲究吗,冬至扫墓有什么规定(1)

作者像 江南(云阳士子)

冬至节的由来

在中国古代,过冬至节,源起于周秦时代,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而把冬至作为欢度新年元旦佳节过,时间不算短,但也只持续到汉武帝以前。原因是周秦时代,周正农历闰月的设置是以冬至为标准,也就是说,冬至的第一个月被视为岁首。因此当时的冬至就是每年的元旦。所以在冬至新年期间拜岁和贺冬是没有分别的。相当于今天的立春和春节,都是喜庆迎春过老年的好日子。但如果按照现代农历历法计算,当时的冬至日,应该为夏历的冬月建子月,只是今天农历的十一月或阳历的12月份。

最初过冬至节是为庆祝新一年的到来。易经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古代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人的福气。《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冬至作为古代的新年元旦,是中国各部落族群人民普天同庆的一个相当热闹的节日。《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冬至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渐强,代表了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据《晋书》中的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意思是,汉朝以冬至为过“冬节”,宫廷官府要举行称为“贺冬”的祝贺仪式,表明了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所以冬至又被称为“小年”、“冬节”、“贺冬”、“长至节”、“亚岁”等俗称。而冬至节期间的亲人团聚拜年、家庭聚餐庆贺等习俗,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难怪历史上曾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从某种意义上说“冬至”作为一个单独的节日是自汉代才有的。汉代称冬至为“冬节”。这天,朝廷官府及民间都要举行祝贺仪式,又称之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市井流行互贺“拜冬”礼俗。魏晋六朝时,冬至被称为“亚岁”。冬至期间,民众要向父母尊长行祭拜大礼,而且不得忤逆,否则就将面临以不孝之名入狱反省。只可惜,冬至过节的热闹气氛,到了唐宋时期就被终结了,取而代之是皇帝南郊祭天祀祖,百姓上坟扫墓祭奠亡灵,由欢乐的节日变为了沉重的哀悼,而且延续至今。

清初,由于清廷禁令汉民不得祭天。于是人们就把冬至的阳气复始,万象更新与人的生命轮回,灵魂不灭定律的无限循环联系在了一起。认为生是死的开端,死是生的开始。既然清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那百姓也选择在这一天相邀上坟扫墓祭祖、缅怀故人。久而久之民间就有了冬至上坟扫墓、以寄哀思的平民习俗。由于冬至上坟扫墓是桩非常严肃的祭祀仪式,在此期间,也就产生了不少的礼仪讲究和禁忌。

冬至上坟时限

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就有了日南至(冬至)、日北至(夏至)的概念。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堪舆风水上说,冬至日出自东南巽方,日没于西南坤方。所以,冬至扫墓并没有太多时间限制,甚至不必在乎时间,只要在节气期间都是可以的。但出于习惯,民间上坟扫墓一般还是普遍采用,以冬至日的前三后四之日,为最佳的上山祭祀时间。

不过建议大家,冬至去坟地陵园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因冬至日是一年当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且正午时立竿测影日影最长的一日。所以冬至节气期间,天亮得比较晚,太阳落山却比较早。因此上坟扫墓最好的时间是上午9点—下午15点,因为这是一天中阳气比较旺盛的时段,可以无形加强自身阳气。若女性如果是生理期最好也不要去上坟,就算没有避讳,女性在祭祀活动中也不要过度劳累劳心。

冬至上坟禁忌

1、扫墓的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一般是在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间为好。天未亮或天刚亮,又或是傍晚时分或太阳将落下时,都最好不要去上坟扫墓,因为此时是人体抵抗力最弱的时候,也是阴阳之气交替争斗较激烈的时候,最容易伤害到上坟扫墓的人。当然如有事情缠身,冬至时节不能去上坟,可改为清明春祭上山扫墓,也是完全可行的,不要强求自己,否则强扭的瓜不甜,即便面对祖坟也是起不到趋福效果的。

2、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上山去扫墓的人,如果是身体虚弱或病中或是额头发黑,则表示时运较低,若能不去扫墓最好;若一定要去,可随身佩戴玉器或玉佛等护身符。孕妇和正在来例假的女性最好不要去扫墓,精神病患者心理疾病比较严重、还没完全康复的患者,7岁以下的孩子阳气虚弱,建议也不要去,其他重大疾病患者,如无特殊情况,是坚决不能去坟场墓地祭祀扫墓的。

3、因为是祭祖上坟扫墓,难免会去到人烟稀少的地方,所以勿要在偏僻的地方踏青,一来是安全问题,再者是容易粘惹邪气。前去扫墓的行径路线,最好选择常走的路线为好,路途中或站立时,如遇到的坟或墓,要有恭敬之心,勿用脚去碰墓碑,在这样的场所要多有严肃庄重的态度,其他相邻的墓碑前面,不要随意触碰占据。扫墓完成离开时不要回头看。返回的路线最好不能重复,不要走回头路。

4、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扫墓人到达坟场时,不可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其它墓穴设计评头论足,更不能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只是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对附近的灵体也会构成滋扰,被视之为亵渎,遇到不好的气场,那便惹一身麻烦。扫墓礼仪开始后,要先清理杂草,有缝隙的地方应添上松土,扫除墓前杂物,认真清洗墓碑。同时心中默念,寄望九泉之下的先辈保佑后代富贵昌盛。

5、拜祭祖坟时,辈分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以此类推。祭品让祖先祝福过,拜祭完毕后,众人可围坐墓前食用祭品。最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方可离开。大多数人在上完坟后,都会有身体气虚和乏力的感觉,这是正常现象。因为“气始于冬至”,生命活动由盛转衰,由动转静。建议回家之前先去人多的地方逛一圈,吸取一点人气、阳气,或者去公共浴室泡澡去除身上阴气邪气,进入家门之前最好跨下火盆。用黄草或姜黄纸烧一堆火,依次跨越即无碍。

古时冬至礼仪

古代,由于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清楚,被看作是天神在无形操纵自然和人类。特别是历朝历代的王朝皇帝,君王自认为是天子下凡,于是祭天祀祖就被列为国家宗教祭祀活动,并规定在指定的地点,年逢冬至日,即在南郊举行场面宏大隆重的祭天大典,即“郊祀”,这也是君主为维护自己的统治进行的重要的谢天大礼仪式之一。当时盛大的祭奠活动,有点像今日的春节联欢晚会,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唐朝之后,冬至过节欢乐的日子,逐渐演变成了以祭天祀地,祭祀神灵为主。皇帝在这天要带领臣子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到了明清,在历代王朝的基础上,祭祀活动更加神圣化,京都天坛祭天的规模也变得宏大,隆重,排场也非常讲究,且祭天的性质也变得至高无上,除了天子外,其他人都没有祭天的资格。但出于对上天的敬畏和崇拜,皇帝会在完成大典后,开恩容许宫内百官呈递贺表,同时百官也可以互相投刺祝贺。

当时,为预测阴阳转换的吉凶,民间的风水术士,会做一种不算正规的“迎日”法事,也算是一种特殊的,非正规的祀天方式。在迎日祭祀活动中需要的物件是一种叫做“日晷”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日影仪,风水术士会通过观察日影来预测来岁的丰饶。除了迎日仪式之外,民间百姓也还保持着冬至时节,一定要备供品向当地的土地爷致祭,表示崇敬、并求保佑。总之,冬至之日,无论是皇亲国戚的祭天祭地,还是平民百姓的祭祖祀物,虽然排场不同,但都会在各自认为最重要时间段,举行感怀祖德、祭祀祖先、纪念故人的仪式。

遗憾的是,过去的那种年逢冬至,晚辈们会在这一天到社区祠堂或家中向父母尊长问安。这种传统生活中顺理成章的事情,到了现在只剩下上坟扫墓缅怀故人,祭亡灵,祀祖先了,再也看不见冬至这天,小辈带着上天赐予的很重的亲情,带上大地赐予的五牲五谷,去拜日常生活中的父母尊长,给予老人们美好的祝福贺言,表达晚辈期望前辈健康、富贵、如意和长寿的良好意愿。知道吗,这样的风土人情,才是冬至节祭祀礼仪活动的起始和核心内容。

——江南(云阳士子)于昆明豆腐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