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道理,纸上谈兵的内容与道理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2 21:46:22

在秦兵的威胁之下,韩王答应献出上党之地以求和。

上党郡的前任郡守誓要抵抗到底,拒绝执行投降秦国的命令。

于是,韩王改派冯亭去接替上党郡守之位。

冯亭也不想投降秦国,他把目光投向了上党东北边的赵国。

冯亭同百姓们谋划说:“通往韩国的道路已经被切断,韩国肯定不能管我们了。秦国军队一天天逼进,韩国不能救我们,不如以上党归附国。国如果接受我们,秦国恼怒,必定攻打赵国。韩、赵两国联合起来,或许可以抵挡秦国。”

三天以后,冯亭的使者到了赵国,对赵孝成王说:“上党危在旦夕,那里的官吏百姓都愿意归属赵国,不愿归属秦国。上党有城邑十七个,愿归入赵国,听凭大王裁决。”

关于是否接收上党,赵国的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辩。

战国末期,秦国一家独大,对其余六国虎视眈眈。

六国当中,唯一可以与秦国掰一掰手腕的,就只有赵国了。

纸上谈兵的道理,纸上谈兵的内容与道理(5)

所有人都知道,秦赵之间必有一战。

上党地势高峻,是太行山重要的战略要地。

秦国若占领了上党,从上党再往东去,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就是一马平川,赵国将不再有险要的地形可以利用。

邯郸城的城墙,将是暴露在秦军兵锋之下的最后一道防线。

最终,赵国君臣决定接收上党

纸上谈兵的道理,纸上谈兵的内容与道理(6)

公元前262年,赵国接收了上党,赵国名将廉颇率领赵军驻守长平冯亭也留守长平

纸上谈兵的道理,纸上谈兵的内容与道理(7)

当时秦赵双方集合近百万大军,在沿着长平城左右五十多里的山地建筑垒壁,东西对峙着。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马上就要拉开序幕。

这是秦赵两国倾尽全力的大决战。

公元前260年4月,秦将王龁开始进攻。

一开始赵军连战连败,被秦军连续夺取营垒、斩*将领。

赵将廉颇见敌强我弱,开始采取“龟缩”策略,坚守营垒,拒不出战。

秦军屡次挑战,廉颇都置之不理。

赵王也对赵军的龟缩不出很不满,多次派人责备廉颇。

但是老将廉颇稳如磐石,不为所动。

廉颇地拒不出战磨得没脾气的秦国使出了一招“反间计”。

秦军的间谍开始散布一个流言:

“秦军最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廉颇好对付,他马上就要投降了。”

本来就对廉颇不满的赵孝成王果然中计,他任命赵括为将军,取代廉颇

纸上谈兵的道理,纸上谈兵的内容与道理(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