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战国时期最惨烈的战役中,赵军前后死亡四十五万人,作为战胜一方的秦军也死者过半。
冯亭也同赵军一起战死于长平。
尾声:
后来,秦将白起得罪了秦昭王,秦王派使者赐给他一把剑,让他自*。
白起拿着剑,仰天长叹道:“我有什么罪过,竟落得这个结果?”
过了良久,他说:“我实在该死,长平之战,赵国士兵投降的有几十万人,我用欺诈之术把他们全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了。”
随即自刎而死。
建议学习方法:
先看一遍讲解,然后每天把原文读三遍,一共读七天。
原文: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①天下莫②能当③。尝④与其父奢⑤言兵事,奢不能难(nàn)⑥,然不谓⑦善。括母问奢其故⑧,奢曰:“兵,死地⑨也,而括易言之。使⑩赵不将⑪括即已⑫,若必⑬将之,破⑭赵军者必括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
① 以:认为,以为。
② 莫:没有谁。
③ 当:抵敌。
④ 尝:曾经。
⑤ 奢:赵括的父亲,赵将马服君赵奢。
⑥ 难(nàn):驳难,反驳。“不能难”的意思是不能驳倒。
⑦ 谓:说。
⑧ 故:原因。
⑨ 死地:危险的境地。
⑩ 使:如果。
⑪ 将括:让赵括为将,“将”是使动用法。
⑫ 即已:那就罢了。“即”通“则”,那就。“已”,罢了。
⑬ 必:一定。
⑭ 破:打败,攻破。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敌得过他。
“以”是“以为”的意思,“莫”表示“没有人”。
“莫”字表示否定既可以是副词,相当于“不”,比如“一筹莫展”。
也可以像这里一样作代词,表示“没有人,没有什么”。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nàn),然不谓善。
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
“尝”是“曾经”的意思,“奢”就是赵括的父亲赵奢。
“难”读四声nàn,意思是“驳倒,反驳”,“谓”是“说”的意思。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
“故”是“原因”的意思,“死地”表示“危险的境地”。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
“使”是“如果”的意思。
注意这个“将”字,这是名词的使动用法,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指称的人或事物。
这里“将”就表示“让……为将”,“将括”的意思就是“让赵括为将”。
“必”是“一定”的意思,“破”是“打败,攻破”意思。
刚才我们一起读完了这段文言文,下面这些知识点大家掌握了吗?
① 当“难”作为动词的时候读什么读音?是什么意思?
② 什么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将”字的使动用法是什么意思?
写在最后:
其实,关于赵括的“纸上谈兵”,历来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比如有人说,纸是东汉才由蔡伦发明的,战国时候的赵括怎么能“纸上谈兵”?
要谈兵也是“简上谈兵”嘛!
还有人说,当时赵国的国力远远不如秦国,像廉颇一样跟秦国打持久战,先被耗死的一定是赵国自己。
所以赵括主动出击、速战速决的战略才是对的。
我欣赏赵括的胆略和勇气,但是无论如何,他还是失败了,而这个失败的代价是巨大的。
这段历史让我感到:
人生天地间,应该尽量把自己磨练成才。
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历史的重担什么时候会落在自己的肩上。
文言文学习相关文章:
关于文言文学习,孩子应该知道的第一件事
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文言文?
一篇文章讲清楚文言文的“背诵”问题
给孩子讲解文言文的三个小窍门
适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文言文书目推荐
文章图片:采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