嚧,普通话读作lú(音卢),意为唤猪声。
说起唤猪,各地方言叫法略有不同。吴方言叫"啰啰啰",晋方言叫"唠唠唠",四川方言叫"溜溜溜"。
嚧,普通话读作lú(音卢),意为唤猪声
不管怎么叫,读音大体上来说还是比较相近的。
古人云:"方言俗语,皆有所据。" 那么这些发音略有不同的呼猪声,是否也有古语可据呢?
嚧,是一个晚起字嚧,不见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唐五代诸韵书也不见,说明这是一个晚起字,是字是义当为方言拟声词。
据《康熙字典》,宋朝官修韵书《广韵》《集韵》始收录此字,《广韵》标注的读音是"落胡切",《集韵》则云:"龙都切,音盧。嚧嚧,呼猪声。"
康熙字典
"落胡切" "龙都切",是古代一种注音方法——"反切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两个容易识别、极为常见的字合在一起,第一个字取其声母,第二个字取其韵母和声调,然后二者相切,这个生字的读音就拼出来了。
"落胡切" "龙都切",第一个字的声母均为l,第二个字的韵母均为u,声调为平声,所以,"嚧"这个字在宋朝的时候读lu(音卢)。
那么,宋朝之前的人们唤猪又是怎么叫呢?
当然也是"嚧嚧嚧"!
只不过各地方言发音略有差异,呼猪各如其方俗之声。不管怎么叫,都是"嚧"声之转。
娄,也是猪的意思中国最早的家猪,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年代为距今约9000年左右。
在古代,猪有很多名字。
甲骨文“豕”
甲骨文中叫"豕(shǐ,音史)",这是猪的最早的名字。
后来,又把猪叫作"彘(zhì,音智)",《尔雅•释兽》:"彘,猪也。其子曰豚。一岁曰豵。"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彘"就是猪,猪的孩子叫"豚(tún,音屯)",长到一岁的猪叫"豵(zōng,音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