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季,一些小学老师看到学生名单后纷纷吐槽:欣怡、子涵、宇轩、皓轩、嘉怡、宇涵、轩涵……姓氏差不多,名字都差不多,“傻傻分不清”。
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团委主办的“杭州青少年大数据研究小组”,则针对本校大一新生姓名进行了《00后大学生的姓名特征分析》研究。
“老师们第一次上课点名,遇到念不出来的字,或者发现学生名字‘特有文艺范’,就很有可能是浙江生源的学生。”指导老师杜加友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研究发现,浙江籍的学生姓名“偏文艺范”,姓名中的生僻字也使用得更多。
姓名中25个生僻字,浙江学生占8成
据杜加友介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今年大一本科新生共有4127人,其中浙江籍生源学生1737人,省外生源学生2390人。在新生总人数中,“00后”大学生占了67.09%。
为了研究了解“00后”大学生的姓名特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团委主办的“杭州青少年大数据研究小组”先是从大一新生名单中挑出他们认为比较不常见的50个字,然后发了300份问卷,让在校师生选择“最难认的是哪些词”。
数据统计表明,排在前列25个生僻字依次是:琚(qū)、涔(cén)、铿(kēng)、蓁(zhēn)、镱(yì)、睢(suī)、堃(kūn)、钒(fán)、昶(chǎng)、曜(yào)、翾(xuān)、蕓(yún yùn)、喆(zhé)、瑨(jìn)、粲(càn)、赟(yūn)、 铈(shì)、嫱(qiáng)、焌(jùn qū)、翀(chōng)、鋆(yún)、旸(yáng)、焯( chāo zhuō) 、翯(hè)、媤(sī)。
“我们根据这25个生僻字,去比对了4127个新生的姓名,发现不到一半的浙江籍学生,贡献了80%的生僻字,这个数据很有趣。”
研究小组组长、杭电经济学院大三学生俞志睿告诉澎湃新闻,虽然一些生僻字比较难读,但有一种特别的美感。“比如有一名浙江籍女生,名字后面两个字为瑨喆,乍一看名字,我不确定怎么读音,但感觉有些古色古香的味道。”
此外,研究小组发现,相比于现在“00后”小学生常用名字“欣怡、子涵、宇轩……”“00后”大学生的名字还是偏向于中规中矩。
数据表明,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00后”大学新生的姓名中,使用最多的还是杰、文、飞、龙、欣、雨、翔等字。其中名字中有“杰”的新生有103人,而“00后”小学生姓名中常出现的“轩”字,只在21个“00后”大学生的姓名中出现。
“我们发现,浙江籍的学生还是比较特殊,大学生的姓名和目前的小学生姓名比较接近。”研究小组另一位成员杭电会计学院大三学生杨鑫梅介绍说,来自中部省份的新生,姓名多为翔龙、海洋、立旺、淑兰、亚兰等,而浙江省的学生中则多是伊欣、亭懿、韵蕾、昊谕等。“浙江学生中的中性姓名比较多,很多都感觉好有文艺范,听起来像小说里的主角。”
“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针对这份研究,杭电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范江涛分析说,姓名中的生僻字,并不是要为难别人,而是寄托了家长对孩子的美好期望。“其实很多生僻字都是古汉语文字,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他举了几个例子:有一位浙江学生的名字用“粲”字,音càn,据《康熙字典》记载,粲本义指上等白米,其后意义逐渐增多,如《詩·鄭風》“三英粲兮”(“众”意)、《穀粱傳·昭四年》“軍人皆粲然而笑”(粲然,盛笑貌),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便是用的此字。
另一位浙江学生的名字用“旸”字,音yáng,《说文解字》解释为“日出”,《淮南子·地形》“旸谷搏桑在东方”,宋朝诗人蔡襄的《自渔梁驿至衢州大雪有怀》中有“薄吹消春冻,新旸破晓晴”等。
还有一位浙江学生的名字用“嫱”字,音qiáng,本义为一种女官,是古代女子常用字,如《管子》“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庄子》“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还有汉代的王嫱,即王昭君。
范江涛认为,浙江籍“00后”大学生的姓名“偏文化味”,是有一定文化渊源的,“浙江自古是鱼米之乡,富硕之地,文风鼎盛,尊文崇教,随着时代发展,依然是文化大省,例如大禹陵在绍兴,黄帝文化在缙云,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他表示,“00后”大学生的姓名富有文化味,也反映了一个趋势,“那就是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而杭电团委*杜加友则认为,浙江籍学生的姓名“偏文艺范”,也说明了浙江接受新的、时尚的东西比较快,“现在大城市里普遍出现的‘言情小说名’,在浙江很早就开始了,浙江在这一块也是引领者。”
杜加友表示,此次研究只是一个带有趣味性的大数据分析尝试,“未必全面,也不必过度解读,我们只是想促使学生们多思考,一些表面上看起来简单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