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用“十里红妆”来表示嫁女时风光的场面。我们在电视剧里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浩浩荡荡、绵延数里的送亲队伍或捧或挑着满满当当的嫁妆,一路敲敲打打,欢天喜地的去往男方家里。
早在《国风·召南·鹊巢》中,就有描写男女婚俗的场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迎送车辆之盛,既显示了新郎的富有,也衬托出新娘的高贵。
一般新人成婚时,新娘都会带着嫁妆。嫁妆的多寡也彰显着新娘的地位。“嫁妆”又被称作“妆奁”。妆奁本是指古代妇女专用的梳妆盒,妆为修饰、打扮之意,奁为盛放梳妆用铜镜的器具。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奁, 镜匣也。”奁中放有一面铜镜,所以梳妆匣又称“镜匣”,亦称“镜奁”。
《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 半闲秋兴图》中的镜台
奁作为女子梳妆用镜的匣,是陪嫁时的必备物,故成为嫁妆的同义词。“奁资”“妆资”为新娘陪嫁财物,“奁田”为陪嫁的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