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万卷其义自见是谁写的,读书万遍其义自见是谁说的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3 10:13:48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么一句为人熟知的话也有它的出处。它出自于人才济济的三国时期一位几乎不被人知的儒者—董遇。

读书万卷其义自见是谁写的,读书万遍其义自见是谁说的(1)

读书万卷其义自见是谁写的,读书万遍其义自见是谁说的(2)

三国时魏国儒者董遇善于研究《老子》《左传》,有人向董遇求教,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又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又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为什么要读百遍呢?首先对于当时的人们有用,要不谁也不会去读它。然后就是它道理深奥比较难懂,只有读千百遍才能真正领会。再有就是它的字数要精炼,人才有时间精力在较短的时间完成百遍。中国古代的经典,就是这样的书。明清时科举的 四书:《论语》:13700字《孟子》:34685字《大学》:1753字《中庸》:3568字。老子《道德经》五千言。这些书只要你有兴趣和意愿,读百遍应该也比较容易做到。可以称作《百遍书》。现代的小说文学甚至大部分教材之类的,大多通俗易懂,读一遍也就够了,可以称作《一遍书》。

不过好像现在人们连书都不读了,流行的是刷手机短视频。不知道这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典故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

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间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及建安初,王纲小设,郡举孝廉,稍迁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委政太祖,遇旦夕侍讲,为天子所爱信。至二十二年,许中百官矫制,遇虽不与谋,犹被录诣邺,转为冗散。常从太祖西征,道由孟津,过弘农王冢。太祖疑欲谒,顾问左右,左右莫对,遇乃越第进曰:“春秋之义,国君即位未逾年而卒,未成为君。弘农王即阼既浅,又为暴臣所制,降在藩国,不应谒。”太祖乃过。黄初中,出为郡守。明帝时,入为侍中、大司农。数年,病亡。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馀”。或问三馀之意,遇言“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也”。由是诸生少从遇学,无传其朱墨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