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大才子苏东坡曾写下诗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意思很简单,宁可吃饭没有肉食,也不要居住的地方没有竹子,吃不到肉顶多让人消瘦,而居住地没有竹子却会令人庸俗。
人瘦了还能胖回去,而人俗了却是无法医治的。
由此可见,竹子是高雅的象征,是提高人们生活品味,人生境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竹子是一种傲骨的象征,它柔韧而刚劲,挺拔洒脱,风刮不到,雪压而不惊,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
郑板桥《墨竹图》
关于赞美竹子的诗词还有很多,比如: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孟郊《苦寒吟》
而竹子也是历代画家最为喜爱的题材,说起历史上画竹最为精湛者,莫过于清朝的大才子郑板桥了。
郑板桥《墨竹图》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图》堪称是极致,我们来看一下墨竹图:
中国国画不像西方的画作,一味地讲求写实、逼真,中国的水墨画首先注重的是神似,注重意境的表达,讲求的是以物传神,而郑板桥的《墨竹图》布局十分简洁凝练,竹子个数虽然不多,却给人展现出一种郁郁葱葱,清秀挺拔,仿佛置身葱郁竹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