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水浒传》是大宋末年历史的一个缩影,也是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写真。
“水浒”这两个字,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文王的祖父公亶父在开创周王朝基业之前,骑着马沿着西边的水滨,来到岐山脚下。
水浒,是水边的意思,也就是施耐庵笔下的梁山水泊。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中说: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文王的祖父在水边开创了周朝的基业,宋江等一众草莽也是栖身梁山水泊,开始了他们的江湖。
其实,早在施耐庵动笔写《水浒传》之前,梁山好汉们的故事早已在民间传诵多年。
所以,今天推荐的押沙龙的《读水浒》与其说是解读《水浒传》,不如说是解读水浒中的梁山好汉、解读人性更为准确。
01
中国的四大名著各有各的颜色。
《三国演义》是黄色,帝王的颜色,是权力和战争的博弈游戏。
《西游记》是蓝色,幻想的颜色,是洋溢着孩童般的自由想象。
《红楼梦》是红色与白色,红色是现实,白色是理想,它被困在现实之中却始终坚守理想主义。
在作者押沙龙眼中的《水浒传》则是红色与黑色,红色是侠肝义胆,黑色是凶残*戮。
《水浒传》就像丛林里的一把刀,劈开了黑暗中的一腔血,既残酷又浓烈。
难怪在《水浒传》的每一个章节中,都隐隐约约隐藏着施耐庵奋笔疾书时的苍凉与慨叹。
可以说,我们一直都被《水浒传》影视剧里草莽英雄们的忠肝义胆欺骗了。
影视剧中的刀光剑影、侠义不凡,几乎完全掩盖了施耐庵笔下的世界真相。
如果我们跟随押沙龙的《读水浒》,一起细细品读、仔细琢磨,我们就会在梁山好汉们的真实面目上,隐约发现一抹狰狞的颜色。
《水浒传》中那些看似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的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其实如同一层薄纱。
经过层层推理剖析的押沙龙,掀开这层薄纱后,我们一定会惊呼哪里有什么行侠仗义、豪气干云?
他们,分明是一群好勇斗狠、肆意滥*的草莽流寇。
这或许才是施耐庵想要展现给我们的《水浒传》,不是一个符合伦理道德的正确世界,却是一个丰富多样的真实世界。
这里有善,也有恶,还有善与恶的结合。
这里有光明,也有黑暗,更有光明与黑暗之间的灰暗幽深。
02
英雄也好,草莽也罢。
总归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噩运只找苦命人。
虽然有的好汉也行侠仗义,但大多却是生活逼迫下的作奸犯科之辈。
虽然有的好汉是被逼无奈,但大多却是主动为非作歹、作奸犯科之流。
虽然有的好汉也讲道理,但大多却是经不起推敲、拿不上台面的强盗逻辑。
梁山水泊的一众好汉,在大宋衰落的历史车轮下,都只是一群平平如草芥、弱小似蝼蚁的小人物,湮没于历史和岁月之中,没有任何特别的浓墨重彩之处。
不论是重情仗义的花和尚鲁智深、委曲求全的豹子头林冲,还是打虎英雄的武松、拼命三郎石秀……
尽管在大时代中他们都浮浮沉沉、漂泊无向,却依然无一例外都烙印着小人物的无奈与抗争。
表面上,梁山好汉们个个豪气冲天、气贯长虹。
其实每个人的背后,都是小人物人生际遇的苦涩和命运的折磨。
03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读《水浒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一件常读常新的功夫。
同一部《水浒传》,有的人读出了忠义,有的人读出了叛逆;
有的人看到了光明,有的人看到了陷阱;
有人感慨人生的起起伏伏,有人洞悉人性的勾心斗角。
痛快与无奈交织,洞彻与迷茫并存,或许这就是水浒。
在押沙龙的《读水浒》中,这样的困惑同样贯穿始终。
在生死豪情和*声震天的掩盖之下,《水浒传》虽然讲了侠义,却少了正义。
虽然讲了忠义,却又多是伪忠。
虽然前半部分热血豪情、快意恩仇,但后半部分却悲壮凄惨、令人郁愤。
好在押沙龙在书中为我们一一剖析、答疑释惑,帮我们拨云见日,洞悉真相。
比如“及时雨”宋江,不仅性格复杂,而且身家财富也是神秘莫测。
在《水浒传》中描述他:“视金似土,济人贫苦,赒人之急,扶人之困……”
或许我们会疑惑,一个负责文书案卷的小小郓城县押司,哪来的钱让他挥霍如雨?
押沙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看惯了古装剧里面的皇帝、大臣,会对封建官僚体系产生轻视和误解。
其实,古代的小县城里,平头百姓几乎是看不见官的,押司这样的小吏就代表着官府,一言九鼎,有“*人活人”的能量。
另一方面,宋江当这个“及时雨”,大多走的是感情路线,也不一定花很多钱。
就拿宋江和武松见面的那一章节来说,宋江一见武松,就一口一个兄弟,不仅当晚留宿,还给武松做新衣裳。
临别之际,宋江陪着武松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走到太阳落山,还硬塞给武松十两银子。
最后武松走了,宋江站在原地,一直到看不见武松了,才转身回去。
真感情也好,假仁义也罢,反正宋江做得是真的到位。
人都是感情动物,架不住别人这么对你好。
不要说武松,换成我们,我们也会感动。
04
重新解读名著,不是为了陶醉于过去,而是为了思考现在与将来。
押沙龙在《读水浒》中,把一个个人物剖析得像一面镜子,映照着社会的冷暖、人性的明暗,还有现实中的你我。
再比如“豹子头”林冲,名字起得很唬人,其实是一个不敢惹事的人,也不想生事的和事佬。
林冲的父亲是提辖,岳父是教头,自己是武功高强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作为单位的专业过硬的技术骨干,林冲的工资待遇应该是不低的,因为他买一把刀就花了一千贯,也就是一千两银子。
用现在的话来说,林冲是典型的中产阶层,平时吃喝不愁,日子有滋有味,家中还有一位美娇娘。
身在体制内部,领导器重,工作清闲,待遇不错,家庭美满。
林冲就像现在的中产阶层一样,不出事的时候,觉得岁月静好、红尘无忧,只想这么一天天吃吃喝喝、玩玩逛逛地过下去。
可一旦出事,生活瞬间天塌地陷,自己如同浮萍草芥一般,毫无抵抗之力。
林冲出事,是因为领导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媳妇。
面对高衙内得寸进尺的非分行为,和事佬林冲,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最终换来的却是自己被诬陷并“脊杖二十,刺配远恶军州”。
其实,林冲的软弱不止于此。
发配出发前,林冲还给了妻子一份休书。
因为对林冲来说,一旦离婚,自己就不再是高衙内的打击目标,这是保身之举。
但是,最后被逼上了绝路的林冲,却黑化得出乎我们的意料。
被发配到河北的林冲,继续奉行鸵鸟政策,假装太平无事,但是依然逃不过高俅的惦念。
最后,面对高俅派来的三名*手,林冲性子中的软弱一下子黑化成了凶残。
林冲不仅把*手的心剜了出来,还把三个仇人的头割下来,头发结在一起,挽在手里。
原来那个温文尔雅的林教头消失了,如今站在大雪之中的是狂暴的复仇者。
事实上,林冲就是无数普通人的影子。
他们讲道德、有礼貌、守法纪,对人厚道,与人为善。
面对压力和欺侮的时候,他们可以一点点忍让、一步步后退。
他们为了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惜把自己珍贵的东西一点点都舍弃掉。
他们既是《水浒》中的好汉,也是“江湖”中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