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三声的汉字有哪些,ren第二声有什么汉字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3 18:02:05

《镇河铁犀铭》探秘

笔者藏书中有20余本给出镇河铁犀铭全文。铭文是四言、二十二句、八十八字。题目五字、落款十八字。共一百一十一个字。在阅读过程中,笔者发现书中铭文几乎个个都不一样,都有一些用字差异。后又查找网文十余篇,情况如出一辙。比如明人李濂撰写的《汴京遗迹志》中的铭文就与众不同。大家多用《镇河铁犀铭》前置为名,而李濂却只用“铁犀铭”三字。为什么?正文中还有五处与别本相异,李濂版本是目前看到的最早版本,又是明人录明文,应该有较高的可信度。可是为什么有这些不同呢?到底正版是啥样呢?那就到铁牛村现场去看看吧,看看铁犀背上的真版铭文是啥样。我于2019年3月3日考察的状况是,铭文前半部共三行,字迹依稀可辨。后半部共三行,几乎平坦,无字可辨。前后题款各一行,影影绰绰,似有似无,只能半猜半辨。收获虽有,半喜半忧。喜的是,终于澄清了部分文字。忧的是,铭文大体可辨的字还不足一半。想探秘解惑是不容易了。

现将考察成果介绍给大家。铭文皆阳文,就是突出在铁犀表面上的铸字。“镇河铁犀铭”五字中,镇字右边的真字下部可辨,偏旁不清。河字可辨,铁字模糊,犀铭两字可辨。“百炼玄金”可辨,炼字稍模糊。“鎔为真液”可辨,鎔字的金字旁清晰。“变幻灵犀”可辨,犀字写法特殊,尸下为羊。“雄威赫奕”基本可辨,奕字不太清晰。“填御堤防”可辨,是填不是镇。镇河铁犀,镇慑河患之意甚明,那为什么用填字呢?这是我学习铭文的一大疑惑。填字的土字旁清晰,御字大体可辨,堤字用的是另一种写法,左耳旁加是字。查《明史》、《宋史》,皆用左耳旁。“波涛永息”只有永字可辨,波字略有点样子。“安若泰山”大体可辨,泰字不清。“固如磐石”大体可辨,如字较清晰,磐字不清。“水怪潜行″可辨。“冯夷敛迹”,冯夷可辨,马字清晰,敛迹二字不可辨。到此为止,以下皆不可辨。落款中“十一”“吉旦”勉强可辨。

下面录出载于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汴京遗迹志》中的铭文,并略加厘正。该书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刻版印刷,离1446年铁犀诞生已有整整一百年了。李濂版铭文如下:

铁犀铭

百炼玄金 鎔为真液 变幻灵犀 雄威赫奕 镇厥堤防 波涛永息 安若泰山 固如磐石 水恠潜行 冯夷敛迹 城府坚完 民无垫溺 雨顺风调 男耕女织 四时循序 百神效职 亿万闾阎 措之枕席 惟天之休 惟帝之力 亦爾有庸 传之无极

李濂版铭文无落款,现录其他版本落款如下:正统十一年岁在丙寅五月吉旦浙人于谦识。

与其他众多铭文比较,李濂版文字有6处与众不同:

一是题目缺镇河二字,二是"镇厥堤防”中,明明是填字,为何改镇字。别人均用御字,只有他用厥字。而犀背上的字到现在也能判断出绝不可能是厥字,因为御字的繁体下面还有一个示字,仍然依稀可辨。李濂是唯一弄错的。三是“水怪”的怪字很清晰,李濂却用了一个异体字,竖心儿加在字,他又是唯一的。四是“袵席”,他用枕席,也很少见,后来证明,他是错的。五是“亦尔”,他把尔字用了繁体,后来证明他是错的,应是“尔”字。他还把“尔亦”用作“亦尔”,又是唯一。六是他用了题目,却抛弃了落款,令人难以理解。落款中的信息也很丰富呀。

ren三声的汉字有哪些,ren第二声有什么汉字(5)

另一个有关开封的名著《如梦录》(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注释中列出的铭文,把堤防二字用作提防。错误很是明显的。

探秘过程中,虽然也找到了几个有犀背铭文的照片,显示铭文还比较清晰。但题目和铭文后半部分同样不够清晰,仍不能探求真相。探秘的道路终于有了转机。我在2019年见到了宋安平先生转发的一个铭文拓片。其清晰度、完整性令人大喜过望。见证奇迹的时刻终于来临了。拓片的持有人在铭文的前后都有题款,也包含有丰富的信息。笔者将另文介绍。现仅将拓片显示的铭文录载如下:

填河铁犀铭

百煉玄金 鎔为真液 变幻灵犀 雄威赫奕 填御隄防 波涛永息 安若泰山 固如磐石 水怪潜行 冯夷敛迹 城府坚完 民无垫溺 雨顺风调 男耕女织,四时循序 百神效职 亿万闾阎 措之袵席 惟天之庥 惟帝之力 尔亦有庸 传之无极

正统十一年岁在丙寅五月吉旦 浙人于谦识

此拓片铭文清晰吗?清晰。但也有不足。先说拓片珍贵之处。请注意,题目是填河铁犀铭,不是镇河铁犀铭。与铭文中"填御堤防”的填字形成呼应。"措之袵席”不是枕席。遗憾之处是,“惟天之庥”中的之庥二字不清。“惟帝之力”中帝字不清。还有,是“尔亦有庸”,不是“亦尔有庸”。尔字也不是繁体。李濂铭文在此处的确是唯一出错者。两个填字确实是提土旁。另外,铭文中还有三个金字旁的字,铁、铭、镕可以比照。

下面以拓片完整铭文为依据,对我收集的30余个铭文样本的差异进行讨论。

1、现有铭文引用者大致可分为三种,绝大多数用“镇河铁犀铭”做题目。一小部分不列题目,直接给出铭文。有一人用“铁犀铭”三字为题,他就是李濂。

拓片铭文中用填河、填御两处填字。大家把填河都解为镇河,意思很明白。镇,就是镇压、镇慑、镇邪。古人以为河患是由水怪、河伯之类做妖引起。故按五行之说镇之。河南巡抚阎兴邦在其《改建铁犀镇河庙碑记》中这样说:“铁犀有二义焉:铁者金也,为水之母,子不敢与母斗,蛟龙咸畏之。犀即牛也,牛属坤,为土,性能尅水。昔李冰治蜀江,亦作犀镇之,而勒铭其上。于公之为此,盖仿古人之遗意云。”所以,镇字贴切有深意。填河缺乏文化含量。那又为何用填字?待后面揭秘。

2、百炼玄金。有人用百变玄金,误。李濂用鍊,鍊、炼通用。但拓片铭文是火字旁,不是金字旁,误。

3、镕为真液。镕字错误率几乎百分之百。皆误为溶。溶是指固体化在液体中看不到了。如糖、盐化在水中,叫溶解。糖、盐称溶质,水称溶剂,糖水、盐水称溶液。镕是指固体受热变为液体。如铁、锡、铅、铜等。另有不少把真液用成金液、金流者皆误。不知何据。

4、变幻灵犀。犀字,铭文为尸下有羊。应视为异体字。

5、填御堤防。此处填字也应是镇。御字,李濂用为厥,误。堤字,拓片铭文及犀背原字现仍可辨,是左耳旁,属异体字。但古人常用。
6、安若泰山。有用太山者,可视为异体字。原字是泰。
7、固如磐石。将如字用为若字,误。用错者不在少数,古人用字,多避免重复。一般不会连用两个若字。有用盘石者,误。
8、水怪潜行。李濂以左竖心,右在字这个异体字代怪字。但是,原字是"怪”字,清晰。潜字,犀背原文如此。与今简体字相同。其繁体字是潛。

9、冯夷敛迹。杭州于谦祠仿制的铁犀,把迹改为跡。跡、迹原是两字,解放后通用迹。但原文是迹不是跡,是误改。

10、百神效职。效字原文右边是力,属异体字。但古人常用。

11、措之袵席,有不少人把措字误用为施字。也有把袵席误用为枕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中,有张昭对孔明说的话,“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袵席之上”。注释说,袵(ren第三声)席,袵、席同义,都是坐卧的铺垫物。袵席之上,譬喻安全舒适的地方。

12、惟天之庥。拓片铭文中庥字不清,故暂时难以较真,实属遗憾。诸铭文样本中,该字用法最乱,庥字为主流,但也有用休、俯、府、体者。然而考之字义,当以庥字为最贴切。庥,覆盖 、庇廕、保护。古代,遇事常常有人力不及之虞,只好祈求老天保佑。老天保佑,就是“天之庥”。休,是异体字。

13、惟帝之力。曾见一例,用“惟地之力”。以为地字与前句之天字对偶。误解了。

14、尔亦有庸。仅李濂误用为亦尔。且把尔误用为繁体爾字。原文是尔。

15、落款中有二例失误。一是在落款前加时字。画蛇添足了。二是把吉旦误作吉日,如《顺治祥符县志校注》(中州古籍岀版社2019年版)。

16、说一下杭州于谦祠仿开封铁犀复制的镇河铁犀和犀背铭文。于谦是明朝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祖籍兰考。杭州于谦祠位于杭州西湖三台山麓乌龟潭畔。历史上,于谦祠屡毁屡建。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旧迹。仿制铁犀的时间应是20世纪90年代。于谦祠内的铁犀前有一个方碑,上书《于谦镇河铁犀铭》及铭文。其中"镕为真液”,错为"溶为金液”。错了两个字。

17、说一下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上的仿开封镇河铁犀犀背上的铭文。"镕为真液”,错为"溶为真液”。"尔亦有庸”,尔用繁体,于原版不符。铭文排列也与原版不符。右半部相同,一行题目,三行文字。左半部不同,铭文由三行变为两行,加上落款一行,原文是四行,现在的是三行。原版天字抬高一字,帝字另起一行,抬高一字。故铭文排为三行,郑州版铭文则一顺到底变为两行。原版共有八行,郑州为七行。稍嫌失真。

现在来说另一个现象。镇河铁犀铭自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面世,至今已有近600年。就没有文字记载犀背上的原版的题目是填河铁犀铭吗?还真发现一例。清末民初吴庆坻(1848年至1924年),钱塘人。光绪十二年进士,曾任四川学政,湖南提学使。他的著作《蕉廊脞录.卷六》中,有《于谦填河铁犀铭》一文。除题目中用填字,文中还两次用填河铁犀铭字样。至此,《蕉廊脞录》(脞,读cuo第三声,意指细小而繁多;琐细。)也可旁证镇河铁犀铭的犀背文字原真版其实是填河铁犀铭,此为探密解惑之一。说明一点,《蕉廊脞录》版铭文中有一句与众不同:"惟天之祐”。据现有资料,不能判定与"惟天之庥”它俩谁是谁非,留待以后再探。

探秘解惑之二。李濂《汴京遗迹志》载镇河铁犀铭铭文时,题目是三个字,铁犀铭。他为什么省去前面两个字。分析如下,李濂是明代当朝人,又是开封今汪屯乡金钟李村人。长期在开封生活。《汴京遗迹志》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刻版印刷,距离铁犀诞生的1446年恰才百年,李濂前往考察的可能性极大,他应该知道原版是什么。那他为什么不用全称呢?再者,后人为什么用镇河铁犀铭呢?他们没有人知道原版是填河铁犀铭吗?按道理,前人应该是知道的。但李濂为什么回避前两个字呢?后人又为什么改填为镇呢?首先,填河铁犀四字读着十分别扭,而镇河铁犀语义明确。那为什么原文非要用填字呢?背后必有原因。什么原因?是不是有什么忌讳呢?古人讲究多,要避长者讳,要避尊者讳。于谦是要避尊者讳吗?避谁?无非是皇帝吧。使用正统年号的当朝皇帝是谁?明英宗朱祁镇。果然有镇字。窗户纸一捣破,一亮百亮,一通百通。咱开封早就有这些避讳的例子。启封改开封是因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最为人知。铭文中"填御堤防”用填字也应属避讳之举,实为“镇御堤防”,顺理成章。

关于铭文中的避讳现象还有二例。一是清光绪二十四年《祥符县志.卷二十二》所载铭文中,有一句与众不同。铭文中头一句应是"百炼玄金”,它却用"百炼元金”。这个原因好猜,自然是避清朝老祖宗清圣祖玄烨(即康熙皇帝)的名讳。二是清人黄叔璥所著《中州金石考.卷一》中所载铭文首句"百炼玄金”,玄字缺末笔。缺笔也是古人避讳的一种方式。

探秘解惑之三。李濂为什么要省去填河二字?若用填河二字,含义别扭,不想用。若用镇河二字,得考虑避讳,不能用。那便如何是好?干脆,都不用。只以《铁犀铭》为题,反正也不会引起误解。

镇河铁犀铭铭文解读

解读铭文必须得先有准确铭文。从铭文诞生到今天,千差万别的铭文以谁为准呢。笔者是以如下六个版本做为参考:完整拓片版本、李濂版本、清顺治《祥符县志》版本,黄叔璥《中州金石考》版本、吴庆坻《蕉廊脞录》版本、清光绪《祥符县志》版本。从中有所取舍,建立两个相对准确的新版本,可称犀背版和普及版。以便学术界和爱好者选用。主要区别在填字和镇字。犀背版是尊重犀背原文的学术版,简体字全文如下:

填河铁犀铭

百炼玄金 镕为真液 变幻灵犀 雄威赫奕
填御堤防 波涛永息 安若泰山 固如磐石
水怪潜行 冯夷敛迹 城府坚完 民无垫溺
雨顺风调 男耕女织 四时循序 百神效职
亿万闾阎 措之袵席 惟天之庥 惟帝之力

尔亦有庸 传之无极

正统十一年岁在丙寅五月吉旦浙人于谦识

普及版是不需要避讳的常用版,将犀背版中的两个填字改为镇字即可。为了避免疑问,建议在普及版后加注:犀背原铭文因避当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名讳,将两个镇字改用填字代替,特此说明。

这两个版本存在两个遗憾,一是"惟天之庥”的之庥二字,拓片版不清晰、不可辨。而其他版本又有差异,李濂版、黄叔璥版是休字。吴庆坻版是祐字,顺治版、光绪版都是庥字。在不可确定的情况下,取语义最佳者庥字。另一个是"惟帝之力”的帝字,拓片版不可辨,而其他版本皆是帝字。故从众,取帝字。真相如何,待定。

铭文中有几个字比较特殊,罗列如下:

1、题目中的铁字不是正规繁体字,而是半简化字。左边金字旁未简化,右边是失字,与今简化字大体相同。

2、题目中的犀字,"变幻灵犀″中的犀字,原文均是尸下为羊。

3、填御堤防。堤字原文是左耳旁,是古时的常用字。
4、水怪潜行。潜字与今简化字相同。

5、冯夷敛迹。古时有跡字,是足字旁。但铭文原字是迹,走之旁。

6、百神效职。效字原文右边是力字,今为反文,効是古时的常用字。

7、尔亦有庸。尔字原文就是简化字。

铭文中相关词语注释如下:

1、玄金:玄指黑色。玄金即黑金,就是铁。

2、镕:固体受热变液体,一般指金属镕化,今常用熔字。。

3、冯夷:传说中的黄河神,即河伯。泛指水神。见《庄子.大宗师第六》和《搜神记.卷四.河伯冯夷》。

4、垫溺:溺水而亡,淹死。

5、闾阎:古代指巷、里的门。后泛指平民百姓。

6、措:安放,筹划办理。

7、袵席:袵与任同音。袵、席同义。都是坐卧的铺垫物。

8、庥:与休同音,意指庇廕、保护。

9、尔:你。

10,庸:同用。

《镇河铁犀铭》铭文的白话翻译是:

经过百炼的黑色金属铁,终于被镕化成了火红的铁汁。经历了千变万化以后,被铸造成了灵验的铁犀。它是那么的显耀雄厚,威风凛凛。由它来镇压堤防,定能让凶险的波涛永远平息。这些堤防就像泰山一样安定,像磐石一样稳固。它能让兴风作浪、祸害百姓的水怪从此躲藏起来,再也不敢显形;它能让暴虐的河伯冯夷从此隐蔽收敛,不再捣乱人间。因为开封城防坚固完美,万民百姓将不再因黄河泛滥而溺亡水中。从此以后,将风调雨顺,大家就可以男耕女织、安居乐业。春夏秋冬都能平安,各位神袛也能恪守本位,尽职尽责。天下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们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这些都是上天的庇护,皇上的恩典。铁犀呀,你的功劳也不小啊,希望你能天长日久的守护在这里,永保黄河安澜。

对镇河铁犀及其铭文的评价:

开封柳园口黄河游览区翻铸铁犀后,置于游览区黄河大堤上,并建《镇河铁犀碑》。碑文说道:“镇河铁犀为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河南巡抚于谦所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原物在开封城东北铁牛村。五百多年前铸镇河铁犀只能反映饱尝河患之苦的开封人民企图借助神力制服黄河的强烈愿望。然而铁犀不仅没有镇住河,甚至自身也难保,曾两次被决口后的黄河泥沙淤埋于地下。1948年人民治黄,依靠工防和人防,确保了黄河40多年安澜。今天我们重铸铁犀,是提醒人们不忘河患,居安思危,团结治黄,努力把黄河的事情办得更好。

开封市知名学者周宝珠、徐伯勇两位先生在其著作《古都开封》中说:“这篇铭文,运用了中国古代人们的一个传说故事,认为牛识水性,可镇水怪,犀又称犀牛,更是一种幻想的神力。如果抛开神话,这一铭文实际上既是于谦修堤的纪功文,又是他对开封人民美好生活的祝愿文。

笔者个人以为,自大禹治水,至今已有四千余年,到明正统年间,也有三千五百年历史。在此期间,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造就了无数治水功臣。堵疏之策的形成和开封禹王台水德祠的38位祠主就是明证。中国人自然懂得防洪抗灾得依靠兴建堤防,或堵或疏,引导河水。信仰神灵、祭祀神灵的积极意义在于凝聚人心。它是人们共抗河患、盼望平安的精神寄托。今天我们依然喜爱铁犀、欣赏铁犀铭、崇敬于谦,就是为了能夠继承先人敢于与自然灾害拼搏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

ren三声的汉字有哪些,ren第二声有什么汉字(6)

仿真拓片铭文

ren三声的汉字有哪些,ren第二声有什么汉字(7)

犀背原真版铭文

本文已于近日刊登于《汴梁晚报》,作者赵建毅老师为清明上河图研究会副会长,研究会公众号特转发此文!

ren三声的汉字有哪些,ren第二声有什么汉字(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