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泉市南杨家庄村,大西庄村,原平市解放街的康氏在此繁衍了十二世,由于文革时期不慎损毁了始迁祖康雲、康雨、康成、康泰、康良留下的相关资料,他们的祖宗来自何方,根系哪里,其后人如何分支徙迁成了一个谜。
你从哪里来,你的根在哪里?这个疑问一直在困扰拷问着生活在这里的康氏族人。直到2016年,这里的宗亲代表第一次参加由河南省南阳市康献堂先生在南阳市南召县组织召开的2016年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年会,与会族人代表在这个全国性的康氏研究会精神感召和启发下,才开始了他们的寻根之旅。他们首先成立了地方康氏文化研究会,继而通过发表倡议信函,内访耆老宗亲,寻访迁徙线索;外联宗亲族人,寻找历史证据。为了寻根问祖,敬祖归宗,三年中他们到访南阳康氏文化研究会,河北省保定市康氏文化研究分会,以及河北省行唐县、灵寿县、井陉县罗庄东窑岭、南枣岭、割髭岭,山西省沂州市五台县、定襄县、平定县娘子关镇城西村、平定柏井镇、寨马岭村、连庄村、移壤村、郊区三泉村、义东沟村,多次调查了解,深入考证。
这支康氏在寻根之初,仅存的家族信息是“我们的始祖康雲、康雨、康成、康泰、康良,大约在清康熙年间迁徙到此,至今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1662——1772),二世祖康世忠、康世民、康世文、康世隆到我们这一代,已繁衍到十二世。”那么始祖几人在什么地方生活过,始祖弟兄五人之后裔又分迁何处,其分支派衍情况如何,这些都是需要考查清楚的问题。
在平定县娘子关镇城西村寻根宗亲获得了重要线索,经当地族人引领,他们查看了本村观音阁石碑,碑上发现康云、康雨、康成、康泰、康良名讳,其名字、年代和要寻祖的始祖名讳一样,笔体一样。据城西村老人们的传言:大约在元朝年间,城西村来了两位康姓人,一位住在村东头,一位住在村西头,靠打烧饼为生,种地农耕,繁衍生息,始祖自内蒙古漂泊而来,自此在城西村定居。据城西村康义年家神主载,老祖康甫恩,二世祖康念、康会,三世祖康粮才、康粮富,四世始祖康云、康雨、康雷、康电。
而康雲、康雨、康成、康泰、康良名讳也在娘子关城西村观音阁石碑上出现。在清康熙壬寅年(1662年)、清康熙五十五年七月(1717年)的碑文中有康云、康雨、康成、康泰、康良名讳记载。再加城西村康义年家神主记载,足以说明阳泉市南杨家庄等地的康氏根在娘子关城西村。
另据大梁江宗亲讲述:元末明初,社会混乱,战争不断,当时的城西村离娘子关关口太近,把守关口,调兵遣将,城西村成了“兵驿站”,娘子关的后备营,最多时驻兵达1500多。当时,城西人民不能安心生活,便四处迁徙,寻求安生之地。于是始祖就由城西村迁徙到大梁江、赛马岭、南扬家庄、张家口、内蒙鄂尔多斯地区。
大梁江是这支康氏始祖徙出的首选之地,这里还有记述始祖名讳的石碑。大梁江原名叫甘桃沟,当时没有人烟,1959年前,属陕西省平定县管辖,1959年国家重新划分行政区,把大梁江划归河北省井陉县。老祖宗到大梁江后,治下地叫康家沟,治下家叫康家院,现地名还叫康家沟,现家宅虽梁家人住,但他们是买康家的院,葬埋老祖的坟叫康家坟,清乾隆元年给康治国立墓碑一尊为凭。现在他们写村史,也必须把“康”字放在前面,因为大梁江是康家人先来农耕安宅治村的。
大梁江龙王庙是康云组织修建的,庙正前墙右首一尊石碑有康云名讳。龙王庙后右墙有清康熙五十八年石碑记载,康家人是从城西迁来的。龙王庙门前左是明正德年间立一石碑,碑上有老康家人名讳。清康熙年间,康亮同弟康宽卖地契约上有同伯侄康霞、康云、康露名讳。这说明大梁江康氏乃从娘子关迁出的其中一支,并在这里留下了始迁祖的有关信息。
据徙迁阳郊南杨家庄的族人提供的世系图:一世先祖五人,名讳“雲”“雨”“成”“泰”“良”,又听宗亲说,讳“泰”、“良”的已迁往内蒙鄂尔多斯,只有讳“雲”、“雨”“成”三位先祖不知哪位是他们支系的始祖。南杨家庄族人多次族居城西村,在村观音阁碑文上查到了前三位先祖的名讳,而“康雲”、“康雨”的名讳是作为工匠留名碑上的,故确认他们当年是从城西村迁出的。迁出时间大约都在康熙年间,讳“雲”迁往大梁江,讳“雨”迁往南杨家庄。又到寨马岭查到神主上始祖是讳“雲”,这说明讳“雲”之后可能又迁入了寨马岭。2016年,寨马岭、南扬家庄族人在城西族人益年家的神主上又新发现了始祖兄弟四人,即讳“雲”、“雨”“电”“雷”,以及前三世。这样初断:讳“雲”是寨马岭的始祖,讳“电”是城西支系的始祖,余下的讳“雨”和“雷”,只因南杨家庄的始祖有讳“雨”,若讳“雨”是南杨家庄的始祖,那么讳“雷”就有可能是传说中张家口支系的始祖了。由此可知,寨马岭、南杨家庄、城西的一个支系的始祖分别是“雲、”“雨”“电”兄弟三人。
2016年初夏,寨马岭宗亲们又在城西先祖讳“电”公支系的神主上意外发现了始祖讳“雲”兄弟四人:讳“雲”“雨”“电”“雷”,他们属于三世。前有高祖讳“甫恩”,一世祖讳“会”“念”,二世祖讳“粮财”、“粮富”。另有发现,有些先祖没有女先祖的姓氏,如一世讳“念”,二世讳“粮富”,三世中也只是讳“电”有李、段氏,而其他兄弟三人都没有孺人记载。据城西族人益年说:“传说凡没有女主姓氏的,或未娶,或是年轻未成家就迁走了。因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亲情之间也无法联系。”不知迁走人的去处,更无法知道迁出支系的详情了。
据寨马岭神主上显示:先祖讳“雲”有两个儿子,即寨马岭始迁祖讳“蛟”,其弟讳“瑞”(传说在井陉、髭岭),又据祖坟碑文记载:康姓清嘉庆年间从大梁江前往割髭岭。联系到割髭岭第九世族人康富国介绍:听老人门说,他们是大梁江迁入的,因井陉没有墓碑,也无神主,他只知道第六世名讳是“康有”,七世讳“黑丑”、“双苟”,八世讳“存庆”。如祖坟碑文讳“嘉靳”是割髭岭的五世(因其他三位讳“嘉祥”、“嘉乐”、“嘉祯”是寨马岭五世祖),割髭岭三世、四世失传。(按名讳六世名是单字,五世是“嘉”字辈)以上三方面已基本理清,并就寨马岭康姓的源流形成共识:清康熙年间到乾隆初年,先祖的兄弟四人除讳“电”留在城西,其他三人分别从城西迁走,最早在康熙年间迁走的是讳“雲”和“雨”,最迟的是讳“雷”,乾隆年间才迁走。只是古代交通信息闭塞,无法知晓,经年累月,兄弟们就失去了联系。
综上所述,按照大梁江龙王庙石碑记载,结合城西村观音阁石碑记载和康义年家神主记录,从这些资料和南杨家庄等地家中奉供的始祖名讳情况看,推测这支康氏始迁祖康雲、康雨、康成为兄弟三人。康雲从大梁江迁徙后,一子到了寨马岭(康家脑),一子到了割髭岭。康雨到南杨家庄落户,康成、康雷到张家口安家。康雲、康雨、康成的后世人为叔伯宗亲,康泰、康良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居住。康泰、康良是兄弟二人,康电后世人是城西村康义年兄弟。总之,康雲、康雨、康成、康泰、康良(康雷、康电)后世人,应是同根同祖同宗同源,血浓于水的一家亲。
一个“康”字,将悠远和现代紧密相连。阳泉相关各地康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资料遗失,同宗分散各地,一度不能认祖归宗。为了同宗相连,凝聚族心,激励后嗣,各地宗亲努力考证血脉根源,对接谱系,做了大量工作,终于基本理清了世系脉络,完成了阳泉康氏溯源究根,探支觅系的历史重任。
文章来源:康氏网
作者:康悦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