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最为乐道的军事行动莫过于六出祁山和七擒孟获。实际上,无论是七擒孟获还是六出祁山,都有一些演绎的成分。实际上,诸葛亮只有五出祁山,一次为战略防御。诸葛亮厘清国内之后,终其一生都在出师北伐,最后自己也死于北伐军中。
诸葛亮对于北伐非常执着,甚至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诸葛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了刘备,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由于诸葛亮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后世才给予了其极高的评价。不禁有人要问,诸葛亮如此痴迷于北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诸葛亮北伐的主要原因,他本人早在《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中就已经说明。当然《出师表》中所写的原因,都是一些明面上的因素;那些无法拿到明面上的原因,诸葛亮自然不会写出来。
《出师表》中说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讨贼兴复之效”,“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诸葛亮北伐的第一要务便是兴复汉室,这是蜀汉王朝的既定国策,也是蜀汉以弱攻强的根本原因。刘备活着的时候,就一直高喊“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攻灭曹魏、统一全国、兴复汉室是蜀汉的既定国策。
诸葛亮出师北伐,只不过是按照既定国策,开展军事行动而已。每个王朝或者国家都有自己的基本国策。既然是基本国策,诸葛亮必然要挥师北伐。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后来的姜维,包括后主刘禅,都身体力行地执行这项基本国策。诸葛亮之后,姜维曾经多次北伐。蜀汉灭亡之前,依然兴兵北伐。
“兴复汉室”不仅是蜀汉的基本国策,还是蜀汉的旗帜。刘备自起兵那一刻起,就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帜。有了这面旗帜,蜀汉北伐就具有合法性,而且可以从根本上否定曹魏政权的合法性。既然“兴复汉室”是一面旗帜,诸葛亮就需要不断北伐。
通过北伐,一方面可以团结国内的百姓,也可以拉拢曹魏和东吴国内那些拥立汉室的群众;另一方面还可以与曹魏争正统地位。如果蜀汉不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帜北伐,时间一长就有可能地方化。正是由于蜀汉不断北伐,后世才有王朝认为蜀汉是正统。
从诸葛亮的为人处世风格来看,他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也是一个相对比较墨守成规的人。刘备和诸葛亮之所以失败,很大方面因为墨守成规,抓住《隆中对》不放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规划之一便是从汉中北伐。诸葛亮掌握大权之后,荆州基地不复存在,就只能从汉中北伐。
若想实现《隆中对》中的规划,就只能北伐。诸葛亮严格按照《隆中对》的规划做事情,自然就要结好孙权,然后再挥师北伐。诸葛亮是《隆中对》的制定者,自然需要通过不断北伐,以求实现自己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