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不就,曾为十位在抗战中表现卓越的军事将领授予开国十大元帅的军衔。而这之中有五位更是被*称为“五虎上将”。他们就是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徐向前、粟裕。
1、元帅——彭德怀(1898-1974)湖南省湘潭县人彭德怀,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 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军的代表。 尽管他军事业绩上有胜有败,但从平江暴动到朝鲜停战, 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 他的军事造诣并不出色.但二十多年身经百战的资历足以使他傲视群雄, 位列元帅第二理所当然。
2、元帅——林彪(1906-1971)湖北黄岗县人林彪,第四*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但他在十人中的资历倒数第二,位列第三是由于当时他是十人中除朱德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 林彪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黄冈县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连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长、团长,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司令员,第四*军司令员,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司令员,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文化大革命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同江青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于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 一九七三年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
3、元帅——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人刘伯承,第二*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白崇禧称他是*第一号悍将”, 而*对他则别有看法。 授衔时刘伯承在党内军内已无实权,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资历,二是他在军中人望甚高, 三是*不会将他对刘的看法公开化。
4、元帅——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县人徐向前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分成为元帅。他的资历仅高于林彪和罗荣桓, 在黄埔一期毕业生中原是不被看好的人物。他的军事业绩最显著之处是曾指挥过一度是红军中最强的红四方面军。 但自从指挥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全军覆没后, 再不曾有过值得一提的战绩。 解放战争时他仅任兵团司令,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攻克了太原。 由于红四方面军这一派系人数众多, 必须在元帅中有代表人物, 曾为总指挥的徐向前就是最佳人选了。
5、大将——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 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 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 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 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粟裕只能委屈了。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画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 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军渡江作战,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军。 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 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 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 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五虎上将也好,十大元帅也好,这些称谓是一种标记,是对他们的肯定。他们的功勋不可磨灭,他们都值得我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