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对好基友,图片来源于网络
诗词人物志| 02期
1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长安城里皇榜张开。
这次科举共录取了32人。这里先科普一下,唐代科举录取率极低,少则几人,多则二三十人(今年已是大年)。那才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相比现在的中高考,如今的学生们幸福的很哩。
考生们忐忑不安,唯独一人没有凑上前去,他仿佛胸有成竹,加之本身性格较为孤僻又不善言谈,只默默站在了队尾。
他,就是柳宗元。那一年,他21岁。
柳宗元祖籍河东(现在的山西运城)。老柳家可不得了,是当时著名的世家大族,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担任重大官职。与老薛家、老裴家并称“河东三著姓”。官二代算什么,人家柳宗元是官N 1代。
这时,另一位青年从皇榜前挤出人群,昂首阔步走到众人面前,他振臂高呼:“考官们的眼睛没瞎,他们录取了这天底下最有才华的人。”
他,就是刘禹锡。那一年,他22岁。
刘禹锡,姓刘(废话)。号称中山靖王之后(但经考证也是个冒牌货)。虽说父辈没当什么大官,但也是诗礼之家。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介绍唐朝的科举制度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五十岁能考中进士已经算年少了。而这二人年少成名,同榜登科,当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他们哪里会想到,此时这一张皇榜凝结了他们一辈子的友谊、一辈子的基情。
2此后十年,二人各自奔波。
柳宗元举进士后父亲去世,丁忧三年,至贞元十四年才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做过国家图书馆档案管理员(集贤殿书院正字)、蓝田县公安局局长(蓝田县尉)。
刘禹锡则连登三科(即进士科、博学宏词科、吏部取仕科)。先后做徐泗濠节度使掌*、淮南节度使掌*、京兆府渭南县主簿。
不是好基友一辈子吗? 别着急,徐老师没骗你,两人马上就会相见。而且是荣辱与共、相濡以沫。
3贞元十九年(804年),柳宗元和刘禹锡长安再次相见。当年的青年才俊都已过而立之年。
二人都当上了监察御史,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
“呦呵,哥们儿,好久不见呀。”当然是刘禹锡先开口。
“是呀,想当年我们一起参加高考,同榜录取何等风光啊。”柳宗元开始追忆似水年华。
风光过后,尽是酸楚。
他们回忆起这十年来的所见所闻。藩镇节度使们时不时的研发点儿先进武器威胁中央,朝廷上下的官员们以拍马屁为天职,老百姓要交朝廷的税还得交藩镇的税,连去长安城卖一车炭还得被“黄衣使者白衫儿”欺负。
“哥们儿,怎么办?得改,对不对。”
“你还别说,我这就带你见一个人,说走就走。”
4二人所见,是一个叫王叔文的人。王叔文何许人也?此人擅长下围棋被召进宫作了太子侍读,后来成为太子身边的红人。
也就是他,辅佐已经瘫在病榻上的唐顺宗继位,领导了这场短暂而激烈的“永贞革新”。
加油吧,兄弟。刘禹锡担任屯田员外郎,主抓民生和财政。柳宗元做礼部员外郎,利用自己世家大族的人脉缓和年轻人和老干部的敌对关系。
永贞革新的一系列举措富有成效,大大提升了政府的影响力,改善了民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是那些藩镇势力愿意看到自己的实力被削弱吗?那些既得利益的老干部愿意看着自己的口袋变瘪吗?那些宦官们愿意看见自己逐渐失去权力吗?
不久,宦官俱文珍勾结藩镇势力拥立太子李纯继位为唐宪宗,那个中风的唐顺宗当上太上皇继续瘫在病榻上。
至此“永贞革新”失败,持续146天。
江雪,图片来源于网络
5皇帝成了太上皇依然是皇帝,可这些参与改革的小盆友们可就惨了。
新皇帝哪能容忍政敌们继续在朝堂上兴风作浪,立即下达一封诏书,上面赫然写着:“你们都给我滚一边拉子去。”
领导者王叔文、王伾先后死去。其他八位小伙伴都被贬到了边远地区当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二王八司马事件
柳宗元本来是被贬到邵州做刺史,还昏昏沉沉地走在半路上,一封诏书又摆在他面前:贬到更偏远的永州(求此时柳宗元心理阴影面积)。
终于他来到了这偏远荒蛮的永州。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千座山、万条路竟无半点鸟声人迹,一叶舟一老翁,再无其他。
老头子独自钓鱼,不,他不是在钓鱼,他是在钓雪。不,他也不是在钓雪,他钓的是寂寞。
柳宗元用这首诗描绘了自己的内心,更是要写给刘禹锡:“兄弟呀,韶华已逝,我心已死,你是否也一样呢。”
为什么《小石潭记》中的景物最终会让人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你心里有数了吧。“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可不光说小石潭,恐怕整个永州都容不下柳宗元吧。
刘禹锡呢,和柳宗元境遇相同,本来说好的做连州刺史,都落锤了,新皇帝再次变卦,改贬为朗州司马。
但豁达豪放的刘禹锡可没有就此沉沦。
《秋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你们都言秋天凄凉萧索,去他娘的,老子看这秋天可比春天强百倍。瞧瞧那晴朗的好天气,再看看那冲天的仙鹤,老子可是喝着小酒吟着诗来朗州的(李云龙附体)。
我说柳兄呀,人生起起落落再正常不过了。你我二人同榜登科豪华竟逐过,为国为民登高一呼过,如今虽同是天涯沦落人,可我们也要振作精神继续努力呀。
所谓朋友,不是快乐时的推杯换盏,不是成功时的互相吹捧。所谓朋友,是在患难时彼此掏出一颗炽热的心,挣扎着度过眼前的萧索与落寞。
秋词,图片来源于网络
6又是一个十年。
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和刘禹锡接到回京诏书。
二人一同回长安,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你想简单了,这可不是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故事。
这事儿坏就坏在刘禹锡这张大嘴巴上。刘禹锡回京正赶上春天,心情舒畅(你不是说秋日胜春朝吗?),去了玄都观赏桃花。
您就好好欣赏桃花吧,还非要赋诗一首,得瑟一下。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明着写桃花,实则讽刺朝中大臣。你们看见没有啊,玄都观里这么多桃花全是我刘郎走了以后才栽上的。实际是说,老子要是不离开京城,哪有你们这些小瘪三的位置呀。
朝中大臣们可不是战五渣,大家联名上书,重新唤起了“永贞革新”的痛苦回忆。
唐宪宗再下诏书:“哪儿来的给我滚回哪儿去。”
大臣们还嫌不解气,柳宗元可是和他一伙儿的,一起滚,好走不送。
柳宗元躺枪。回到长安不足三个月,屁股还没坐热,又得双宿双飞了?
如果是你碰到这样的朋友咋办?联系人拉黑,朋友圈屏蔽,还是画个圈圈诅咒他?
都没有。当时柳宗元被贬柳州,刘禹锡被贬国家级贫困县播州。柳宗元想到刘禹锡还有老母在旁真的不能再吃苦头了。于是上书请求与刘禹锡互换被贬之地,绝不反悔。唐宪宗极为感动,再加上宰相裴度求情,刘禹锡最终改贬连州。
兄弟俩一路向南,直到湖南衡阳,到了该分手的时候了,柳宗元赋诗送别。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我的好兄弟呀,你为人率真耿直,所以招致非议,还是封笔隐名吧。如今生离死别,对泣默然无声,何须临河取水,泪洒便可濯缨。
所谓朋友,不是在共处时的肆意狂欢,而是在离别时的垂泪送行。所谓朋友,是在任何时候都能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刘柳作别,图片来源于网络
7此时,二人对被贬之事都已轻车熟路。
柳宗元上任柳州刺史,也许是受了刘禹锡的影响,他不在消沉,而是积极地建设柳州。他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兴建学校,提高当地人的文化水平;改善当地恶习,释放奴隶,给人自由。
柳州乃烟瘴之地,又缺医少药。可能柳宗元也没有想到,衡阳一别是他和刘禹锡的最后一面。
元和十四年,47岁的柳宗元去世。
病榻上,柳宗元留下遗书托付刘禹锡照顾自己的孩子,并把自己的诗稿交给他。
连州的刘禹锡接到消息,大哭一场,赶来为他处理了后事,并且亲自把他的孩子抚养长大。之后还对柳宗元这一生所作的诗词都作了整理,编《柳河东集》30卷。
《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好兄弟,默契无法伪造,二十年来我们做什么都是相同的节奏,一同登科、一同改革、一同被贬。如今又要分离了。如果皇恩浩荡,放我们回乡归田,晚年我愿与你一起盖几间茅草屋相邻而居,到时候我们两个老头儿一起,下棋、赋诗、种庄稼,多么美好啊。
不知刘禹锡在编到这首诗的时候是怎样的心境,但,他一定是泪流满面。
所谓朋友,是年轻时有同样的理想和抱负,是老来愿意相伴终生的美好愿望。所谓朋友,是值得信任,一生不负的坚定信念。
陋室铭,图片来源于网络
8后来,刘禹锡又活了二十多年,而且官职越来越高,七十一岁才去世。
只不过,晚年陪伴他的是元稹、白居易和裴度。那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也变成了富丽堂皇的府邸。
他再次来到玄都观,荒草丛生,桃花不见。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郎我又回来了,你们那些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加害于我的小人如今安在哉?
只不过,这一次再没人陪我共渡难关、相濡以沫了。
非著名语文老师——易水放歌坐标:北京·顺义 潮白河畔大明湖畔有夏雨荷,潮白河畔有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