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教训,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教训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7 22:22:50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英国公使额尔金下令,将皇家园林圆明园付之一炬。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教训,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教训(1)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时期,由圆明园、畅春园、绮春园三部分组成。后来康熙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禛读zhēn,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的努力,前后耗资白银两亿多两,才建成这座占地五千多亩、中西景观一百多处的皇家园林。

1793年,乾隆帝在这里接待了第一位到达中国的英国使节马嘎尔尼,并让他游览全园。由此,圆明因更以清朝“夏宫”的名称流传于欧洲。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把圆明园比作理性艺术的帕提侬神庙,是月宫城堡一样的建筑。 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规模宏大,珍藏文物众多,建筑规格中西合璧,达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圆明园著名建筑西洋楼建筑群,大多是采用西方建筑式的规格来修建的。 英国人烧毁圆明园,是因为清政府没有优待英国战俘,愤怒之余,要给咸丰帝一个教训。这里说的英国战俘,是指英国驻上海理事巴夏礼,及他的随从40人。

巴夏礼此次到北京,是担任英国公使额尔金的中文秘书,但因为额尔金不愿抛头露面,一直派巴夏礼跟清政府协商各种事情,清朝君臣误以为他是来犯英军的最高决策者,就趁英军进军北京前跟清政府谈判之机,将其扣押,以为这样就可以让英国军心大乱,进而取消进北京的计划。

然而此举并没有阻挡英法联军的进军步伐,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北京,然后逼迫清政府放人。然而关押人员不满英人入侵,残酷对待巴夏礼的随从,有的被灌入水牢折磨,有的甚至被分尸,最后存活的不到半数。 额尔金大怒,为了报复清朝的“残暴”,决定给咸丰帝一个永久的“教训”。他本想火烧故宫,又担心如果皇宫化成灰烬,清政府会因颜面尽失垮台,那么答应给英国的利益就没法兑现了。所以最后额尔金最后选择了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教训,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教训(2)

1860年10月18日,额尔金派一个师的兵力到圆明园纵火。他想邀法军一起,但法国人觉得此举“不文明”,拒绝参加。一时间,几十股浓烟升起,圆明园成为一片火海,烧了三天三夜。数百名太监、宫女、工匠丧生,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全部成为一片废墟。

而圆明园中的各种珍奇宝贝,早在英法联军进北京头几天,就被抢得差不多了。把放火焚烧看成不文明行为的法国人,在抢劫的时候,跟土匪并无二致。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教训,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教训(3)

紧接着,破坏开始了。48小时里,圆明园成了一场“有组织劫掠”的目标。士兵们砸碎花瓶和镜子,撕下画幅和卷轴,他们破开仓库抢夺丝绸,并用这些珍贵的织品包扎马匹;他们裹上皇后的凤袍,口袋里装满红宝石、蓝宝石、珍珠和水晶。鲁西记载道:“两天内,我拿到了价值3000万法郎的丝绸、珠宝、瓷器、铜器和雕塑” ,这是一场令人错愕而迷幻的狂欢,“就像是吸食大麻者的幻觉”。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教训,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教训(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