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表现手法有什么,艺术表现方法有哪些及作用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6-09 02:03:26

表达方式知识要点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 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就小说来讲,叙述与描写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1.叙述:是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等作的一种述说和交代。主要用于叙述时间中的事物发展和空间中的事物状态。

(1)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抒情,强烈、真切地抒发了……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视角

全知视角:“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同时也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有限视角:“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时遮蔽了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3)叙述顺序

顺叙:按照时间(空间)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引人入胜,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可以造成叙述时空的一种纵深感。。插叙的内容是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是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可以对情节的发展起到直接推动作用,产生强烈戏剧效果。

(2)描写,是把某一对象的状貌、情态,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给读者。它是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可以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①描写的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的对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肖像描写。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因为人物的外部特征总是同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相联系的。

动作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手法。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可以透露出人物内在的心灵世界。

语言描写。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要与人物的身份经历、文化修养、习惯爱好、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场合吻合。

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的内在依据。有时也可以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肖像、动作、语言、所处环境及遭遇等来进行折射。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它是叙事性文章的最小的描写单位。它把事物最细微、最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逼真地呈现出来。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可以用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反映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暗示人物命运,在文学作品中也是人物性格描写的一个延伸。(注意景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

场面描写。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通过场面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思想性格。(常用的有送别、丰收、战争、狩猎、祭祀等)

②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等作正面、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烘托。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作直接的刻画,而是借助于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多角度描写:包括远近结合、动静结合、高低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绘形绘声绘色。

③描写的特征

白描和工笔。白描指使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工笔指用细腻入微、工整细密的笔触,对人物和环境进行精雕细琢的描写方法。

知识点链接:

环境描写作用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具体分析:

⑴与人的关系:暗示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人物形象、心情、精神品格等;引出人物/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为人的活动提供背景。

⑵与事的关系: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某种氛围;象征某种社会现状等(手法);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结构);

1.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结构)。

⑶与情的关系:渲染/营造某种气氛;以烘托/表现某种情绪;为抒发某种情感做铺垫(结构);反衬某种情感(手法)。

⑷与理的关系:为阐发某种道理做铺垫;借景物阐明某种道理;写景中蕴含着某些道理。

1.营造氛围;

2.渲染性格;

3.为下文的描写、抒情或议论作铺垫;

4.深化主题。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五感经常运用于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

通过描写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通过描写景物的“视觉形象”和“听觉角度”烘托了/渲染了……

听觉、视觉和嗅觉等两种或三种相结合,将某景某物描写得有色有香,有动有静。

在景物的侧面描写中分别突出:视觉(深秀)、听觉(寂静)、触觉(阴凉)、嗅觉(清新)等。

(3)抒情:是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①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即不借助于媒介而直接抒发感情。常用于抒发强烈、真切、直露的情感。

②间接抒情:有因事缘情(寓情于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咏史抒怀等。其一、寓情于事。通过对具体人物和生活事件的叙述来抒发情感。这种对往事的回忆、对经历、体验的叙说,往往会引起感情的波澜,因事而动情,在叙述的字里行间蕴含深沉的感情。其二、寓情于景。以眼前的景物为媒介,或者通过对某种象征性事物的描绘,来寄予和抒发情感,以情染景,情景交融。作者把情感寄寓在某种道理之中,或渗透于通过事物叙述、描写所体现出来的某种情理之中,既是议论也是抒情,情理交融。

例1:

2020虹口区一模《父亲》第8题(刘亮程)

①我们家搬进这个院子的第二年,家里的重活开始逐渐落到我们兄弟几个身上,父亲过早地显出了老相,背稍重点的东西便显得很吃力,嘴里不时嘟囔一句: 我都50岁的人了,还出这么大力气。

②他觉得自己早该闲坐到墙根晒太阳了。

③母亲却认为他是装的。他看上去那么高大壮实,一只胳膊上的劲,比我们浑身的劲都大得多。一次他发脾气,一只手一拨,老三就飞出去3米。我见他发过两次火,都是对着老三、老四。我和大哥不怎么怕他,时常不听他的话。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一到这个家,他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母亲。家里买什么不买什么,都是母亲说了算。他看上去只是个干活的人,和我们一起起早贪黑。每天下地都是他赶车,坐在辕木上,很少挥鞭子。他嫌我们赶不好,只会用鞭子打牛,跑起来平路颠路不分。他试着让我赶过几次车。往前走叫“呔球”,往左拐叫“嗷”,往右拐叫“唷”,往后退叫“缩”。我一慌就叫反。一次右边有个土疙瘩,应该喊“嗷”让牛向左拐绕过去。我却喊成“唷”。牛愣了一下,突然停住,扭头看着我。我一下不好意思,“嗷、嗷”了好几声。

④我一个人赶车时就没这么紧张。其实根本用不着多操心,牛会自己往好路上走,遇到坑坎会自觉躲过。它知道车轱辘碰到疙瘩陷进坑里都会让自己多费劲。

⑤我们在太平渠使唤老了3头牛。有一头是黑母牛,我们到这个家时它已不小岁数了,走路肉肉的,没一点脾气。父亲说它8岁了。8岁,跟我同岁,还是个孩子呢。可牛只有十几岁的寿命,活到这个年龄就得考虑卖还是宰。黑母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副木讷神情。鞭子抽在身上也没反应。抽急了猛走几步,鞭子一停便慢下来,缓缓悠悠地挪着步子。父亲已经适应了这个慢劲。我们不行,老想快点走到想去的地方,担心去晚了柴被人砍光草被人割光。一见飞奔的马车牛车擦身而过,便禁不住抡起鞭子,“呔球、呔球”地叫喊一阵。可是没用,鞭子抽在它身上就像抽在地上一样,只腾起一股白土。黑母牛身上纵纵横横地爬满了鞭痕。我们打它时一点都不心疼。我们似乎觉得,它已经不知道疼,再多抽几鞭就像往柴垛上多撂几把柴一样地无所谓了。它*最重的活就是拉柴禾,来回几十公里。遇到上坡和难走的路,我们也会帮着拉,肩上套根绳子,身体前倾着,那时牛会格外用力,我们和牛,就像一对兄弟。实在拉不动时,牛便伸长脖子,晃着头,哞哞地叫几声,那神情就像父亲背一麻袋重东西,边喘着气边埋怨: 我都快50岁的人了,还出这么大力气。

⑥父亲一生气就嘟囔个不停。我们经常惹他生气。他说东,我们说西。有一段时间我们故意和他对着干,他生了气就跟母亲嘟囔,母亲因此也生气。在这个院子里我们有过一段很不愉快的日子。后来我们渐渐地长大懂事了,但父亲也渐渐地老了。

⑦我一直觉得我不太了解父亲,对这个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叫他作父亲的男人,我有一种难言的陌生。他会说书,讲故事,在那些冬天的长夜里,我们围着他听。母亲在油灯旁纳鞋底。听着那些陌生的故事,感觉很远处的天,一片一片地亮了。我不知道父亲在这个家里过得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他把我们一家人接进这个院子后悔吗?现在他和母亲还有我最小的妹妹和妹夫一起住在沙湾县城。早几年他喜欢抽烟,吃晚饭时喝两盅酒。他从不多喝,再热闹的酒桌上也是喝两盅便早早离开。我去看他时,常带点烟和酒。他打开烟盒,自己叼一根,又递给我一根烟——许多年前他第一次递给我烟时也是这个动作,手臂半曲着,伸一下又缩一下,脸上堆着不自然的笑,我不知所措。现在他已经戒烟,酒也喝得更少了。我不知道该给他带去些什么。每次回去我都在他身边,默默地坐一会儿。依旧没什么要说的话。他偶尔问一句我的生活和工作,就像许多年前我拉柴回到家,他问一句“牛拴好了吗?”我答一句,又是长时间的沉默。

“我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还出这么大力气。”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请对此加以赏析。(3分)

8.(3分) 答案示例:第①段中这句话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表现出父亲年过半百依然在辛勤芳作,对生活的艰辛略带委屈和抱怨。第⑤段中这句话则是用人格化的手法表现牛的老态。这句话前后出现两次,凸显了牛和人相似的处境,迟暮之年依然要承受生活的重担,使读者通过黑母牛的形象加深了对文中父亲形象的理解。评分说明:前后两处的作用各1分,整体赏析1分。

例2、

上海春考卷《我的邻居吴冠中》(节选)

①令人吃惊的是这么一次,吴老一大清早同夫人坐在楼下草坪边的洋灰台上,打开包儿,取出精致的印章,有好几枚,磨呀磨,老两口一起磨。卖煎饼的妇女走过去问他:“你这是做什么?”他说:“把我的名字磨掉。”“这么好的东西你磨它……”他说:“不画了,用不着了,谁也别想拿去乱盖。”

② 多么珍贵的印章啊!为了防范赝品行世,吴冠中釜底抽薪。

问:联系上下文,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考查内容】(3·2)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作者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真切而强烈地表达出对吴冠中主动磨掉价值很高印章的惋惜、惊讶、敬佩等感情。

【解析】考查限定了答题角度是表达方式,第一步判断画线句是什么表达方式,在本文中是直接抒情;第二步抒情对象是针对谁,是本文叙述对象吴冠中先生;用评述性语言概述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答题的前提是掌握五种表达方式的概念,考查结合语境运用知识的赏析能力。

表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艺术表现手法有什么,艺术表现方法有哪些及作用(5)

艺术表现手法有什么,艺术表现方法有哪些及作用(6)

1、2010年上海卷第9题:天目山(节选)

①几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远的树。当那一排枪声在冰冷的山谷里响起来的时候,惟有这些树,是沉默的目击者。后来那些离乱梦魇的岁月,仍是这些树,在荒野莽丛中陪伴他。他年轻的生命终止在27岁那个年纪,大树却已千年。

②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问: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②段作赏析。

【考查内容】(3·2)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虚实结合,将现实场景与历史回忆交织起来(由林中景色联想到战争岁月;欢快的场景与悲壮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了萧洪明坚毅不屈的形象,表达了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

【解析】判断表现手法,引文具体分析,概述表达效果。备考时要掌握表现手法这一概念包括哪些具体手法。在赏析本文第②段时,可选角度还有:插叙,侧面描写,比喻,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借景抒情,乐景写哀,联想,衬托等,在引文分析时,切记表现手法与语句要对应。

表四·“结构手法”及其作用

艺术表现手法有什么,艺术表现方法有哪些及作用(7)

艺术表现手法有什么,艺术表现方法有哪些及作用(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