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不是一本讲知识的书,如果把《易经》当做讲知识的书来看,那《易经》早就被大家丢掉了。知识是会随时代快速变化的,现在适用的知识在十年最长二十年以后它就不管用了。而正因为《易经》不是一本讲知识的书才会流传这么久而且还会继续流传下去。它给我们的是思路。
那么《易经》到底在讲什么呢?其实《易经》最要紧的就是告诉我们三件事情:
1、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彼此要求同存异。但《易经》告诉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基因,不管是人、动物、植物,还是矿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太极。
2、《易经》告诉我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天无不覆,地无不载,不论好坏美丑,人还是动植物,因此人应该推己及人大公无私。
3、《易经》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应该向自然学习,顺应自然,按照自然的法则去改造社会,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做人做事,而不是处处要征服自然。所以对待自然,我们要践行以下三点:
第一, 以自然为老师,向自然学习;
第二、以自然为检验的标准,合乎自然的,就尽管发展,不合乎自然的,要去改善;
第三,我们要不停地追随自然的脚步。自然永远是好的,对人类永远包容的。
《易经》是中国科学的开始,我们很多器物都是根据《易经》的卦象而来的。科学是要合乎自然的,否则对人类是祸害无穷。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当是,首先我们不能离开科学,离开科学我们没有办法生活,但也要注意到科学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人类有益的,一种是危害环境、破坏人类的。
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要致力于将有害的部分扭转为对人类有利的部分。所以我们这次要把《易经》重新拿出来,因为人类未来唯一的路就是用《易经》的智慧来指导现在的科技。凡是对人群社会有帮助的科技要继续发展;凡是有害于人类环境的,我们要凭良心,不要再发展了,否则将来大家是要同归于尽的。
《易经》告诉我们地球和人类都有自我修复功能。我们到蒙古看到茫茫的大草原,牧草茂盛,最后被牛羊吃掉了,草原没有抗议。因为它无私,因为它知道自己的生长就是要给牛羊吃的,而且就算被吃掉了明年春天又生长出来了。而现在人类的科技使得地球自我修复的能力慢慢没有了。
我们人体自身是个小太极,也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动物受伤后它会找到一种草,吃了,或者在泥巴上滚一滚就好了。动物没有医生没有医院,所有的伤都自己治疗,那人又岂会不如动物?人体也有自我修复能力,但现在这种能力也在逐渐衰退,因为现在人有点小病就要吃药,就使得这种修复能力慢慢退化了。
人,一定要无私才有办法跟宇宙共存。什么叫无私,无私不是说人完全没有私心,那是唱高调根本做不到。我们的历史曾一度把圣人的地位推崇得非常高,到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步,而且把圣人的理想也抬得非常高,使得所有人都做不到,最终不得不放弃,这是对不起圣人的。
我们要一波一波地慢慢地提升,不能急,因为十五岁有十五岁的责任,三十岁有三十岁的责任,四十岁有四十岁的责任......每十年就要进行一次调整。孔子说:“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连孔子都是如此,更何况我们呢,所以一个人还没有到三十岁就制定自己的原则,那太早了。
中华文化从《易经》中得到的最大的好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四个字,叫做“持经达变”。持经达变也就是有所变有所不变,它是我们生生不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持经达变我们也可看出,要把变跟不变合在一起看,不是分开来看。
转自:易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