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易经》具有模糊性。说起来真的是外国人所讲的,很好笑。它很模糊,因为就那么几个系统,就几个花样,几个符号,其他都没有,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你怎么想它都有道理。
因为它简单明了,才能够作用这么大。它的模糊性影响了中国人很深。我们讲话经常不喜欢讲得非常清楚,都是点到为止。
第二个,《易经》有很大的灵活性。周文王所写的卦爻辞,我们这样解释也对,那样解释也对。所以《易经》非常灵活,怎么讲怎么对,怎么讲怎么不对;对的里面有一些不对,不对的里面有一些对。
这一点对中国人影响太大了,大家真的要花点心思去想一想。西方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可能说对里有错,错里有对。
因为西方是讲分的,对、错就是分开的。中国人没有,我们知道绝对对的部分太少了,圣人有时候也会犯错的,神仙打鼓有时候也会打错的;绝对错的人太少了,终归有一些道理的。
所以我们才要慎断是非。是非要慎断,而不是明断。我们今天很喜欢用明断是非,那是很难的。
第三个,更妙的,叫作空白性。你看西方人画画,他一定全张都要涂得满满的,否则就是未完成的作品。中国人哪里有?中国人一张纸上,这里画一只鸟,那里画一朵花,旁边点几点,就是下雨。然后盖个图章,签个名,留下很多空白。
我们认为这个画家尊重看的人,所以一张国画的意境是怎么样,十个人来看,就有十种意境,我们才是符合自然的。
《易经》本身经历磨难
这套学问在很早很早以前,民智未开,知识不普及的时候,如果这样讲,谁听得懂?
所以《易经》本身的命运也是很坎坷的。这跟《易经》里面所讲的一切事物变化过程中都会不断地出现险阻、艰难,是一样的道理。
艰难险阻,不是很艰难就是很危险,常常受到阻碍,这样好不好? 看起来不好,实际上这样才是好的,因为这样人类才能够学习,才能够磨炼,才能够增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