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石狮子特征图片,历朝历代石狮子的造型特征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11-08 07:24:52

在中国古建筑大门口,经常可以看见一对石狮子,端坐两侧,就像保安一样尽职尽责。众所周知,狮子产于非洲,中国是没有的。如此就产生了一个疑问,狮子明明是外来物种,为何会在我国混得风生水起?

而且在我国境内,有土生土长、被称为“百兽之王”的老虎,同样来自猫科家族。威风凛凛的老虎,怎么不能化身石老虎,或者让人们舞老虎呢?

要解释这一切,得从狮子的来历说起。

宋代石狮子特征图片,历朝历代石狮子的造型特征(1)

01 狮子来到中国

其实,除了人们熟知的“非洲狮”,还有“亚洲狮”,主要分布在地中海至印度一带。据史料记载,早在周穆王时期,就有驾驭狮子巡游四方的事迹了。在周代的青铜器上,也能寻觅到狮子的踪迹。那时的狮子,主要来源于西域小国,属于珍稀物种。

后来,狮子的引进数量有所增多,新疆伊犁河流域的人们,开始将其形象艺术化,狮形图案便应用在了一些建筑物上,还有各类墓穴中。

到了汉代,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交流越来越密切。稀有珍贵的狮子,便被带到了中国境内。虽然它很粗犷,但是它比老虎温柔,容易驯化。人工喂养的狮子,被圈养在皇家园林里,成了皇族子弟和权贵大臣的好狮友。

《后汉书》里提到,汉章帝章和元年(87年),安息国国王派遣使者访汉,进献了一批珍禽猛兽,其中就包括狮子。这是狮子作为贡品礼物的最早记载。第二年,大月氏国又进献了一头狮子,作为两国友好的象征。

很多文武百官还是头一回,亲眼领略这种大猫的风采,因此十分兴奋,直接将其称为“无角麒麟”。狮子出息了,带着神圣光环,进入瑞兽行列,正式开启了中华千年游。

宋代石狮子特征图片,历朝历代石狮子的造型特征(2)

狮子属于皇家独有,中下层百姓根本见不到活物。正是这种距离产生的美感,激发了民间对狮子的美好憧憬。对于狮子的动物崇拜,也影响到了中国的民俗文化,各种与狮子有关的艺术,逐渐发展起来。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在当时人民的世界里,只有艺术化的狮子,例如狮子雕刻、狮子绘画等等。

佛教传入以后,狮子的地位更高了。它是佛教的圣物,被视作释迦牟尼的化身,佛教里的很多物品,都与“狮”有关,例如“狮子吼”、文殊菩萨的青狮坐骑,等等。所以,有一定规模的寺院,会在寺门两侧,蹲坐一对石狮子,以表对佛法的敬畏与决心。

不少大户人家有样学样,也在门前摆起了石狮子,美曰“镇宅”。在雕刻大师的手艺加持之下,狮子形象愈发天马行空起来,在东汉时期,甚至出现了长翅膀的造型。人们深信,只要坐上这种狮子,便能在去世后升天。

舞狮活动,也起源于汉代。当时,跟随狮子从西亚来到中国的,除了使者和商人,还有一种职业,叫做“驯狮郎”。这群人来自杂技领域,主要训练真狮表演,既惊险又好看,很受皇室欢迎。

宋代石狮子特征图片,历朝历代石狮子的造型特征(3)

可惜老百姓,同样无缘观赏真狮表演,他们只能根据书里的描述,发挥民间创造力,制作了假狮子,然后开始表演。这些从业者,被称为“象人”。各地民间舞狮,就这样萌芽、发展,直至成为一项经典传统艺术。

02 猛兽艺术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狮子的神圣地位又提升了。南朝的石狮子,依然沿袭了东汉时的威猛形象,翅膀也变得更加发达,有的还刻上了纹身。

可是到了北朝,审美风向变了。为了弱化狮子的猛男悍女形象,能工巧匠们绞尽脑汁,研究整形手术,将狮子做成了人畜无害脸,由猛兽彻底转型“萌兽”。憨态可掬的后浪们,很快进入大户人家,替下了石狮子前辈。

北魏太武帝时,征战中俘虏了大量胡人,太武帝在巡察间隙,命令他们表演特色节目。这时,有一些胡人就带上狮头面具,披上狮纹外衣,伴着背景音乐,有节奏的舞动起身体。太武帝龙颜大悦,当即将舞狮赐名为“北魏瑞狮”。

还有一些寺庙,每逢四月初四,都会举行盛大的祈福活动,通常由舞狮队开道,其他人员紧随其后巡游。很快,这种形式在民间流传开来,只要遇到重大节事,人们总是边舞狮边敲锣,沿街游行表演,祈求平安顺遂。

在绘画作品中,狮子元素也不少,例如嵇康的《狮子击象图》,描绘的就是雄狮和大象激烈搏斗的场景。还有一个画家顾光宝,更是能通过画狮子治病,相当神奇。

宋代石狮子特征图片,历朝历代石狮子的造型特征(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