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创作背景和意义,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时间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11-10 23:27:41

之后,柳亚子回赠了自己创作的一首《沁园春》,只是意境和韵律皆不能与之媲美。今天,文史不假还找出了这首诗词: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

叹青梅酒滞,余意惘惘;

黄河流浊,举世滔滔。

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

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

稼轩居士,只解牢*。

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

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由于同行的尹瘦石正在筹备诗画联展,因而他将柳亚子的《沁园春》后来公开进行了展示。平心而论,这也属于一篇佳作,其中的“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也颇有深意,自然引起了文化界的热议。

对于接踵而来的好评,柳亚子却显得诚惶诚恐,多次表示这只是效仿《沁园春·雪》的狗尾续貂之作罢了。由于原作并未公开发表过,越来越多的人都迫切希望能够拜读。

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了43天的艰苦谈判,国共双方终于达成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经过了我方的重大努力和让步,勉强才达成了这个协议,也算是继续保留了和平建国的可能。

1945年11月14日,担任新民报编辑的吴祖光终于获得《沁园春·雪》的内容,而且在副刊《西方夜谭》中抢先发表。当时,伟人已经在签订“双十协定”后返回了延安,自然对此事一无所知。

随着《沁园春·雪》公开面世,立即犹如巨石般卷起了千层巨浪,成就了战后中国文坛难得的一次盛况。据说,山城重庆的各方人士都钦佩不已,原来被污为“乱匪首”、“山大王”和“土包子”的毛公,竟然是如此胸怀广阔的大诗人。

蒋氏也从报上读到了这首《沁园春·雪》,虽然暗暗称奇但却表现得不以为然。甚至于,他还当面询问自己的“文胆”陈布雷,该如何评价这首词。可是,竟然得到了这样肯定的回答:

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是精品!

为了消除某人的“忿忿不平”,国民政府通过宣传部门展开了“疯狂反击”,安排各类文人重新填词而后择优发表,希望能把《沁园春·雪》淹没在汪洋大海中。可惜,收罗上来的作品实在不少,可拿得出手的实在不多,几乎都是一些滥竽充数的跟风之作。

当时,尚在重庆的王若飞把这些《沁园春》纷纷搜集起来寄往延安,伟人读后只是笑笑并没有说什么。可是,像黄齐生、谢觉哉和钱太微等人却忍俊不禁,纷纷评价这些跟风之作完全就是“鸦鸣蝉噪”,实在不登大雅之堂。

新中国成立后,伟人因为国事繁忙而少有时间创作诗词,但依然不忘“诗人本色”。期间,先后创作了《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浪淘沙·北戴河》、《五律·看山》和《七绝·莫干山》等,倾注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情。

沁园春雪创作背景和意义,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时间(13)

臧克家

1956年,中国作协决定创办《诗刊》并聘请臧克家担任主编,还准备在创刊号上发表伟人诗词以提高杂志的影响力。为了征得本人同意,他们联名致信请示,终于收到了亲笔回信:

克家和各位同志们:惠书早已收到,迟复为歉!遵嘱将记得起来的旧体诗词一共十八首,抄寄如另纸,请加审处。这些东西,我历来都不愿意正式发表,既然你们以为可以刊载,那就照你们的意见办吧。

《诗刊》发行后果然不负众望,还掀起了全国各地都学习诗词的浪潮,臧克家也有幸当面向伟人汇报工作。聊完正事后,他终于有机会畅谈诗词,还斗胆提出《沁园春·雪》中“原驰腊象”的“腊”字应该替换成“蜡”字会更好一些。

主席显然没有想到,臧克家对自己的诗词竟然研究得如此深刻,当即就表示“改得好”。从此以后,他彻底记住了这位“一字之师”,但凡有新的诗词一定会寄送给对方寻求指正。

沁园春雪创作背景和意义,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时间(14)

可以说,《沁园春·雪》既包括了国家情怀,又包括了个人品德,俨然就是一部不朽的史书。最后,我们一起来诵读这篇诗词:​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