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的四个声调的汉字,sheng四个声调的所有汉字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11-11 07:35:43

上次在说“作死”词时,《春秋乡志》主编王老师也列举了几例舒城方言词。其中说了一个发“gei”音的字,我觉得这个字应该就是“割”,是“割”的变音。比如,我们舒城人说“打嗝(ge)”,实际发音就为“打gei ”或者“打饱gei ”,扯(che)谎发为"chei"谎等。发音“wang ”的字,我觉得应该为“上”字,是“上”字的变音,“这块肉重2斤wang毫”,实际表达的就是2斤朝上一点。王主编对舒城人说“wang毫”的真实意思分析得很准确,很透彻,很独到。方言在语言学研究里称“方言”,在我们眼里就叫“土话”,土话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具有浓郁的乡土味,所以地方志书中往往也记载带有地域特征的方言文字。嘉庆《舒城县志》没有专门记载方言,光绪《舒城县志》在风俗栏目里设有“方言”条目,也只是记载了为数不多几个方言字或词,一是“衁”(huang)。“凡鹅鸭之血曰衁”,如我们常说猪血衁,鸡血衁,鸭血衁等等。二是“絮絮”。“以物入口咀吮曰絮絮”。如我们有时说“你把盆子里的鱼尾巴絮絮,剩下的汤汤水水我就倒掉了。”三是“伢伢”。“小儿曰伢伢”。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四是“吃氽氽”。我们常说“吃meng meng” ,音调第四声,与“扎猛子”一个意思。但是这个“氽”字在字典里注为“tun”,音调第三声,不知道为什么读音差距这么大?其实我们舒城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还有很多土话,这些土话中的字或词我们一般都会说,不会写,真正看到字还不一定认得,尤其是现在,一些经过普通话教育的年轻一代,现在可能说都不会说了。记得自媒体“舒城身边事”上登载过一些这样的字。下面,再补充几个:

1、拃。读zha(音调一声),成人中指与拇指平摊在桌面之间的距离,为“一拃”。如我们有时说“这张桌子有大概有十拃长。”

bao的四个声调的汉字,sheng四个声调的所有汉字(1)

2、庹。读tuo(音调三声),实际上,我们舒城常变音为“特”音。成人两臂左右平伸之间的距离,为“一庹”。如,我们说“这跟扁担有两庹长吧”。

3、潽。读pu(音调一声),水或者汤等液体沸腾溢出。如我们常说,“你赶快把锅盖揭开,饭汤都潽出来了!”

4、渳。读mi(音调一声),这个字就不解释了。老婆经常说我:“你就知道整天小酒渳着,你还管我啊”

5、搊。读cou(音调一声)。用手扶住或向上推。如我们常说,“这个墙有毫高,我怕翻不过去,你在后面搊我一把”。这个字音日常生活中还常用。

6、滗。读bi(音调一声),但是我们常用二声调,挡住渣滓或泡着的东西,将液体轻轻倒出。如,我有时在家煮饭时,抓不住“ken”头,电饭锅里的水往往放多了,老婆就哄我“你水放多了,还不滗掉毫子”。

7、煪。读qiu(音调一声),烟熏,烟呛。如,打牌时,桌子上几个烟鬼同时抽烟,我就经常埋怨“真给你们煪死了,你们再要吃烟,我就不干了啊!”

8、奓。读zha(音调一声),张开、敞开。上体育课蹲马步,舒城体育老师就常说,“你把腿奓开毫子,蹲着不就稳一些吗!”

9、趱。读zan(音调三声),挪,移动。如我们中午在食堂排队打饭时,有时就说“你往前面趱一点啊,太挤了”。

10、蠚。读hē(音调一声),但是我们这里发音为“乎”。如买到质量不高的毛衣,穿着不舒服,往往就说 “这个毛衣有毫蠚人”。

11、绰。读chao(音调一声),匆忙中抓起来。如遇到小偷,情急之下,我绰起棍子就撵上去。

12、靸。读sa(音调二声)。我们常发音为“se”。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穿拖鞋。如我们常说“鞋靸子”,“你看你,靸个小拖鞋,象什么三!”

13、菢。读bao(音调四声),孵,鸟孵卵。我们常说“老母鸡在菢小鸡了”。

14、溏。读tang,(音调二声),物体不凝固,半流动。如我们常说,“盆子里的饭都溏得之,不能吃了”。这个字现在不常讲,主要是现在普遍使用冰箱,剩饭剩粥都放冰箱里了。

15、敹。读liao(音调二声),缝补。如我们的母亲常说,“侠子,你看你,衣裳都磨个洞了,赶快脱下来,我还是给敹几针吧。”这个字现在几乎听不到了,一来现在衣服质量好,不得烂,二来现在的大姑娘小媳妇的多数不会针线活了。

以上这些字词,也不全部是我们舒城人土话,与我们舒城邻近的肥西、肥东,庐江靠北部,以及合肥土著人也在说。(2017年8月20日。吴道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