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出自魏碑、欧阳询、唐人和米芾
“万字,今为“萬”的简化字
《玉篇·方部》
“万,俗萬字。十千也”
▼
依次出自《始平公造像》《孙秋生造像》
柳公权、褚遂良
3、来自草书的简化字
自民国以来
不少学者推崇
从草书尤其章草中
继承简化字
章太炎、钱玄同提出的
把章草作为简化字的观点
被建国以后的简化字方案采纳
例如
“頭”、“學”、“實”、“長”、“书”、
“専”、“東”、“為”、“称”等
都是由经典草书写法简化而来
▼
4、来自假借字的简化字
建国以后的简化字
有些直接继承
古代笔画较少的假借字
例如
“洒”,今为“灑”的简化字
“洒”字的读音是“洗”(xǐ)
而不是sǎ
《段注》云:
“洒灑本殊义而双声,故相假借”
即后来“洒”被假借为“灑”(sǎ)
而“洗”(xǐ)反而不用了
古代书法家常常“洒”“灑”混用
▼
米芾、蔡襄的写法
“尔”,今为“爾”的简化字
《段注》云“尔”字:
“后世多以爾字为之”
古代法帖中
常见到简化字“尔”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