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祟”钱
除了期许,我们的先民其实也曾勇敢的把这种追求付诸实践。比如在社火的传说中,虽然借助了神灵的力量(土地公),有着文武百官的领导,但每一个普通的先民也都参与到了驱逐瘟疫的过程当中。谁能说这不是一种主动的勇气呢?
五、春节关乎家人和集体在社火的传说故事中,纵然有着神灵的帮助,百官的领导,但村民们最终也是“组成队伍祛灾攘瘟,求吉祥平安”,而在与年兽的各种“斗争”中,我们在故事里看到的几乎也都是村民们集体出动。所有的争取,所有的抗争活动,都是以集体的形式,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完成的。这样一种“集体主义”的叙事明显不是偶然。因为在个体的生存能力极为有限的环境下,先民们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下来。尽管这集体的形式,从一个山洞,到一个部落,再到一个家族以致邻里乡党,其范围在不断地扩展,但精神的内核并没有变化。
原始的人类群体
这样一种群体意识,其实也反映在春节的很多习俗中,比如说拜年。在整个古代社会,拜年实际上都是采取“团拜”的形式。不论是官方皇帝与大臣们的“大朝会”,还是民间亲族之间的拜年活动,实际上都有着强化集体意识的作用。即便是到了今天,随着人们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展,血缘地缘的羁绊在不断弱化,每到春节,人们依然会尽可能地回到家人的身边。团圆,依然是春节固有的文化习俗,亲族和睦也依然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不变的向往。
春运回家的人们
文史君说咱们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区域,不同民族都有各自的风土人情。然而,春节却是我们绝大多数民族、地区都有的共同节日。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了各种春节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与春节这个节日一起,跨越了时间,跨越了空间,甚至跨越了民族,延续几千年而经久不息。
我们经常说“爱国”,说“民族情感”,但实际上国家也好民族也罢,不能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所有的情感,都是要有具体的事物作为附丽的基础的。而春节这样一个节日,以及流传下来的这些传说故事,让几乎所有中国人,在每年的同一时间,开展着同样的活动,共享着同样的记忆。数千年的循环往复,才构成了我们今天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文化基础。
春节的传说故事,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故事,而是承载着祖先的记忆。隔着数千载的时光,阅读祖先们的来信,不妨说一声:你说,我懂。
参考文献:1、方彧:《从民间传说探析春节文化内涵》,《民间文化论坛》2010年第5期。
2、李英儒:《春节文化》,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3、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ISBN中心1997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鸣博士)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