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作为诸侯国的秦国可以说是十分特殊。秦国既不是周王室的亲族姬姓血亲封国,也不是于社稷有功的重臣封国。西周末年犬戎来袭,秦国帮助周朝抵御犬戎。周平王曾经允诺当时的秦国诸侯秦襄公说“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周王室把自己先祖太王古公亶父率周人定居的周原、丰镐封给了秦国。所以从文化上来说,秦文化忠实地继承了宗周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种类非常多样,形成了独特的秦系文字而区别于东方六国文字。秦文字也同样忠实地继承了宗周文字。
秦系文字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石刻文字。
秦国最著名的石刻文字,也是中国最著名的石刻文字即石鼓文。唐初在天兴县(陕西凤翔)发现了十个石碣,每碣上都刻有一篇六、七十字的四言诗。这些石鼓文就属于秦国文字,是大致作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秦国文字。石鼓文字已残泐,现存最早的拓本是宋代的。
秦国石鼓
战国中期以后的秦国石刻有诅楚文。这是秦王诅咒楚王的告神之文。当时每告一神即刻一石,文字基本相同。北宋时发现了告巫咸、告大沈厥湫和告亚驼(滹沱)三石。原石和拓本都已亡佚,现在只能看到摹刻本。关于诅楚文的时代,有人认为是秦惠文王或其子武王诅楚怀王,也有人认为是秦昭王诅楚顷襄王。
秦统一后,始皇巡行天下,在峄山、泰山、琅邪(玡)台、之(芝)罘、碣石、会稽等地刻石铭功。秦二世时又在每处刻石上加刻了一道诏书,用来说明这些石上文字是始皇刻的。原物都已毁坏,只有琅邪台刻石尚有残块存留,保存的主要是二世诏部分。峄山刻石的文字有完整的摹刻本传世,泰山刻石也有残拓的摹刻本留存。
二,金文。
春秋时代的秦国金文有春秋早期的秦武公所作的钟鎛,还有清代发现的秦公簋,两器为同一个秦君所作。有人认为是秦景公,也有认为是秦共公。铭文大致可代表春秋中期秦国的字体。
战国时秦国金文,多见于兵器、权量、虎符等器物。其中最有名的是秦孝公十八年所作的商鞅量的铭文,即商鞅方升。
商鞅方升
秦统一以后,把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刻或铸在很多权、量上。二世的时候又在很多权、量上加刻诏书证明那些是始皇时的刻辞。
战国时代和秦统一后的秦金文有很多是刀刻的,刻得很草率,可作为研究隶书形成的资料。而秦汉货币上的文字则都是篆文,不过用到的字的范围很小。比如“半两”、“两甾”等。
三,印章、封泥。
战国后期和统一后的秦印很多,汉代的更多。秦印多数是篆字,也有早期古隶和篆文俗体字。汉印一般都是篆文。
四,战国后期的秦国和秦代的陶器、砖、瓦等都打有陶工或官府的印章。有的秦代陶量上还有四个字一方的大印打出来的始皇诏书。
五,漆器。战国后期的秦国及秦代漆器上往往有烙印或刻划出来的文字。西汉前期漆器上也常有烙印文字,一般都是篆文。
六,简帛文字。
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了一千一百多枚竹简,内容包括秦律、大事记和《日书》等。这批竹简的抄写时间大概在战国末年到秦代初年。
睡虎地四号墓出土了两块家信木牍,内容上看写于战国末年秦统一之前。
马王堆汉墓发现了大批帛书,有《老子》、《周易》等重有典籍和医书、占书等。三号墓下葬于汉文帝十二年,有些帛书是接近篆文的早期隶书抄写的,还有一部分为秦抄本。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