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余的现代名人,余姓现代名人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04-18 08:09:02

早已对国军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的王如美,毫不犹豫选择了加入解放军,被编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师第14团(原西北*军第359旅第718团),成为通讯连的一名通信兵。

加入解放军后,王如美的思想很快就豁然开朗,觉悟提高迅速。他终于明白当初在国民党军队的那种不适感是从何而来。他像一位在沙漠旅行许久的旅人,遇到了梦寐以求的绿洲,久旱遇到了甘霖,王如美在部队里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接受着红色思想的洗礼。

眼界变宽了的王如美意识到,若是自己往后余生无法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那一定将是他终身的遗憾。为此,他接受组织的考验,以积极学习的态度、以身作则的行为标准,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入党的机会。

1948年7月,王如美通过组织考验,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1948年10月,太原战役打响,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战役是如此激烈,耗时如此长久。一直到1949年4月,战役才宣告结束,这是我军打得最难的一场城市攻坚战。整整6个月,我军全歼守敌13余万人、民团8万人,可我军的损失也相当惨重,付出了伤亡4.5万人的代价。

姓余的现代名人,余姓现代名人(5)

太原战役对于如今已经99岁的王如美老爷子来说,至今依然是历历在目,在那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只要冲锋号一响,不论你在什么地方,都要刺刀上膛冲将出去。

作为共产党员,王如美在战场上永远冲在第一个,在一次冲锋的道路上,一颗炮弹在他的背后爆炸,王如美被震飞,砂砾将他瞬间掩埋,他顿时失去意识,昏了过去。等他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医务室里。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打扫战场时,发现了已经“牺牲”的王如美,战友们想把他挖出来好好安葬,谁知一摸发现王如美居然还有呼吸,这才捡回了他的一条命。

把腿上的伤简单包扎止血后,王如美不顾众人劝阻,又龙精虎猛地带伤上了前线。王如美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使得他在太原战役结束之后获得“三等功”,这已经是他获得的第二个三等功了。

姓余的现代名人,余姓现代名人(6)

多年来的征战,让王如美负伤多处。1955年,王如美跟随部队来到了新疆喀什,他们肩负着守卫、建设边疆的重任。

那时候边疆的条件十分艰苦,可王如美却没有叫过一声的苦,他深知自己是党员就要以身作则。他在部队里刻苦学习,表现出众,受到了组织多次嘉奖。在边疆驻守的日子里,他先后获得一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

也正是在喀什这一年,王如美所在的部队面临裁军整编。当时许多人都不愿意转业回家,他作为党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秉持着不为组织添麻烦的想法,服从组织的安排,离开部队转业回到老家谷城。

转业回家的王如美将他获得的立功证书以及纪念章收好,锁在了自家的抽屉里。带着“立了功也不能骄傲”的念头,王如美从未将自己获得荣誉的事情给旁人说过。

姓余的现代名人,余姓现代名人(7)

回到家乡,组织将王如美分配到红星大队出任队长一职。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王如美敬业的精神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由于王如美曾在部队里担任过通信兵,邮局找到他希望能去邮局上班,王如美欣然同意。自1956年4月起,王如美正式成为一名邮政工作者,在乡村之间传递邮件。

那时的乡邮员,不论待遇还是工作环境,远远不及红星大队,有人曾问王如美是否后悔过,可王如美却淡淡地说:“我是党员,组织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正好我也擅长这份工作,并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谷城县冷集镇位于湖北西北地区,地处武当山脉和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这条邮路上充满了危险。王如美到岗之后,就主动向上级领导提出申请,要求走谷城县最偏远的邮路——煤炭山区9社和10社。

不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工作,王如美始终如一,保持自己是党员就必须身先士卒的观念。领导知道他是一名退伍老兵,本来有意安排他做一些简单轻松的工作,可面对执拗的王如美,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

上世纪50年代,人们的生活普遍艰苦,山区很多地方都没有通路,乡民与外界联系全靠邮递员。王如美深知自己工作意义之重大,他不敢马虎,每日将邮件分拣后再大包小包扛着,天不亮就出发。

为了能在山间走得平稳一些,王如美每次都要打上铁裹脚,步伐沉重却坚定,一走就是几十公里。肩上背着重重的大邮包,挨家挨户地送邮件和包裹,一个班次就需要两天的时间。

饿了就吃随身带的干粮,累了就靠着大树休息会儿。他最怕的是遇上极端恶劣天气,下雨的时候山里容易发大水或是泥石流。有次,因为大雨导致山里发起了大水。王如美用防雨布将邮包裹起来举过头顶,虽然浑身湿透,也保护邮包不被打湿。

姓余的现代名人,余姓现代名人(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