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的冬天,风调雨顺的谷城却遇到了百年不遇的雪灾,山里的大雪下了整整两天两夜,王如美背着硕大的邮包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积雪没过他的膝盖,他的小腿已经湿透冻得毫无知觉。尽管如此,王如美都没有想过掉头回邮局。
就在他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忽然脚下一滑,王如美背后的大邮包拖拽着他,从山上滚了下来。他几乎是下意识地紧紧护着邮包,不让邮件掉落出来,正当他不知所措的时候,一棵树挂住了他,人和邮包这才逃过一劫。
与乡亲们对他的期盼相比,王如美觉得这段危险经历不算什么,他知道,乡亲们都在期待他的出现,所以天天干劲十足,从未觉得辛苦。
这样一份普通又充满危险的工作,王如美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旷过一次工。
每次王如美到来之时,村里人都会兴奋得朝他招手:“王同志来了”。吆喝一出,几乎是全村的人都出来围着王如美,看看今天王如美又带来了什么包裹,还有什么山外的好消息。
有时候村民热情地邀请他吃个便饭,可王如美从来不接受这种吃请。村民又赶紧拿出自家种的粮食或采的山货追着要送给他,他也不收。村民往往都要追出去很远,直到看不见王如美的身影。每每想起这一段经历,王如美都会笑得特别开心。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国家统一给邮递员配备了自行车,可王如美主动要求单位最后一批再给自己配发,他甘愿将机会先留给年轻人,他说自己走惯了,不用自行车也是可以的。
那个年代,王如美出来派送信件邮包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为乡亲们捎去电汇单,由于当时电汇单取钱不方便,再加上路途遥远难行,几乎每次,王如美都是自掏腰包先给垫上,10元、20元、50元,即使王如美的工资仅有30元,但他仍会想尽办法先给乡亲们垫上,再拿着大家签好字的电汇单去镇上取款。
王如美甘于奉献的精神让每位乡亲都感激不已,他们早已视王如美为亲人,即使如今很多年未见,乡亲们提到王如美,都会伸出大拇指。
时间一晃到了70年代末,邮电局考虑到王如美工作勤恳态度认真,一直坚持在最艰苦的邮路上,提出要给王如美转岗,担任冷集邮电所的副所长。王如美拒绝了,他说自己在邮路上待久了,和乡亲们有感情,还想与乡亲们继续走动,只要身体还扛得住,他一定会继续走下去。
1980年,57岁的王如美按普通职员标准退休了,在退休前,单位主动要分给他一套县城的房子。毫无意外,王如美再一次“拒绝”了,那时候人们都是从农村往城市转户口,可王如美却毅然转回了农村,这让身边的人极不理解。
王如美只有一句话:“我不在乎这个,不在乎。”
回到农村老家的王如美,仍然保持着军人的生活习惯,家里被收拾得井井有条,王如美的卧室悬挂着一张大照片,照片上的他站得笔直,胸前佩戴着军功章,背景是北京天安门。
老人一直想去北京,可总是找不到机会。
自己的军功章和证书,王如美都把它们装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里,甚至还放了两袋防腐剂,他特别珍惜这些宝贝。他的衣柜里还放着一顶特别的帽子,他将自己佩戴了近50年的邮帽缝在了一顶普通帽子里,继续戴着。邮帽随着时光流逝,已经破旧不敢,可王如美对邮局工作的感情从来没有淡过。
退休的生活平淡如水,王如美的生活一如在部队,起床后先是整理床铺,柜子里的衣物摆放整齐,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他在生活上的节约,在家人的眼里,已经近乎“苛刻”——他从来不会剩饭,一顿吃不完,下一顿总要解决掉,60年代用过的碗、用了30年的拐杖,他都不舍得丢掉。
儿子王国亮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获得过战功,只知道他曾经入伍当过兵。王如美从小就对儿子言传身教,不仅会给王国亮讲一些革命故事,还总是对王国亮说:“要听党的话、跟党走。”
王国亮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在高中毕业后就应征入伍,军人这份职业一做就是十八年,退伍之后,又凭借自己努力,进入了地税局工作。
1994年,老家的住房已经年久失修,已经是71岁高龄的王如美和老伴在生活上多有不便,二人决定在谷城县租房养老,一生清廉节俭的王如美没有攒下什么钱,就连儿子买房结婚他都没有出钱。
尽管如此,王如美也从未和组织申请住房。老伴去世之后,他不愿意给儿子增加负担,王如美在2006年又住进了谷城县的福利院。
岁月催人老,王如美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在生活上渐渐感到力不从心,这才同意和儿子住在一起,也正是这个时候,王国亮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在部队中立下过累累战功。
在儿子王国亮的心中,父亲王如美的性格一直是淡泊如水,与世无争,可是有一件事上,王如美却意外有些“较真”。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决定向约21万抗战老战士、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本来王如美不知道这件事,可一次在与战友聊天的时候,意外得知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几乎人人都收到国家颁发的纪念章,这让没有获得纪念章的王如美倍感介怀。
思前想后,老人还是决定让儿子去问问情况。
在这件事情上,92岁的王如美格外坚持,他始终坚信党和国家不会忘记他,王国亮在多番打听和申请之后,终于在2015年11月,终于将迟到的纪念章送到了它的主人——王如美的手中。
王国亮还记得当时父亲收到纪念章后,那难掩激动的神色,他时不时会把纪念章拿出来看看,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王国亮很动容,他知道父亲的高兴,并不是因为这枚纪念章,而是党和国家对他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