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也被称为大年夜或者年三十,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的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除夕的由来有着丰富的传说和习俗。
词义解析“除夕”中的“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此,“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传说故事据传,很久以前,森林里有一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天*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有一年,人们忘了*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想吃人。人们没有办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习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除夕的习俗还包括守岁和燃放爆竹。守岁,俗称“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的说法。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