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海英 陈奕陶
埃及出土的木乃伊肖像画是古代绘画史上最珍贵的部分,因为它们保存了在希腊罗马本土已经失传的古代绘画传统。目前为止,已经发现超过1000幅肖像画,男女老少都有,逼真写实的手法和符号化的表现相糅合,是古埃及的墓葬习俗与希腊罗马艺术风格结合的产物,也是不同来世观念融合的结果。
木乃伊面具最早出现于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000年),木乃伊肖像画则出现于罗马时期(公元30年),延续使用到公元三世纪中期,是定居在埃及的希腊罗马人制作木乃伊时使用的,现已发现上千个,从海边城市阿拉梅恩(Marina el-Alamein)到南部的阿斯旺,遍布埃及全境,以中部埃及法雍地区出土最多,其制作手法及艺术风格与埃及传统迥异,人物外貌特征、服饰等多是希腊或罗马式的,而装饰图案则杂糅了埃及和希腊罗马两种,既有埃及诸神如奥赛里斯、伊西斯、阿努比斯等的形象,也有希腊人钟爱的橄榄桂冠、玫瑰花饰,以及作为罗马社会上等人标志的紫色,等等。希腊人和罗马人接受了古代埃及的墓葬习俗,但却在使用过程中融入了西方古典文化的色彩,两种文化并存共生。
早在17世纪,在萨卡拉就陆续发现了木乃伊肖像画。1615年,意大利旅行家瓦勒(Pietro della Valle)到访埃及时,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在萨卡拉的一座金字塔内发现三具带肖像画的木乃伊。1887,考古学家在鲁巴雅特(Rubayyat)发现了300幅木乃伊肖像,后来大部分被奥地利古董商特奥尔格拉夫(Theodor Graf)买下。1888至1910年,弗林德斯彼得里(Flinders Petrie)在哈瓦拉(Hawara)发现了大约200幅肖像画。1897到1911年,在安蒂诺波利斯(Antinoopolis)又出土一批肖像画,1903到1905年,在阿布西尔(Abusir)、梅莱克(El-Melek)又发现了一批,此后陆续不断在各地都有发现。这上千个木乃伊肖像画分布在多个博物馆。
一、从木乃伊面具到肖像画
在法老时期的埃及,放置木乃伊的地下墓室通常有地上建筑,类似祠堂或者房屋,里面摆放着家具、珠宝、日用品等等,目的是为死者营造一个与生前的生活环境相似的场所,可以将理想的现世生活永远延续下去。古埃及人相信,如果没有木乃伊和墓室,死者的巴(灵魂的一种,死者维持生命的力量)就会失去与尘世的一切联系。
最早的木乃伊面具约出现于公元前2000年,它不是死者的肖像,而是一个表现年轻的面孔的符号,是“面孔”这个词的象形文字符号的样子。它覆盖在木乃伊皱缩的面孔上,表达了古埃及人期望复活后恢复青春的愿望。
从希腊人统治埃及开始,木乃伊面具在艺术风格、制作手法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埃及木乃伊面具中,人物通常是正面的,较少个性化的表现,更多地体现其宗教象征意义,而希腊罗马时期的木乃伊面具和肖像中,人物通常是四分之三侧面,非常逼真和生动,更多地表现人物的个性,这种观念上的变化导致了新的制作手法的出现,如“蜡制法”、将死者生前肖像作为木乃伊肖像,等等。
希腊罗马时期的木乃伊面具很多是用亚麻布制成的,先把亚麻布在石膏中浸湿,然后在模具中成型;以这种方式可以大量生产面具。在托勒密时期,面具通常是镀金的(这是花费很高的步骤),而在罗马时期,面具通常是彩色的。面具风格是传统样式的,明显不是写实的肖像;希腊化的影响只体现在头发和珠宝上。在罗马时期,由于在制模原型中手工添加了一些有特点的细节特征,这些面具变得个性化了。但是它们从未成为真正的肖像,而只是原来面具形式的变种。这类面具在中部埃及极为普遍,常常是石膏半身像的样子,其中也有手臂(有时手中握有花冠或奖杯);头部向上抬起,仿佛死者正在醒来一样。(图一)
图一 石膏木乃伊面具,公元140-190,长58.5厘米,宽27.4厘米,高30厘米,大都会博物馆12.182.46
其后,出现了将肖像画在木乃伊头部绷带上的做法。但这种做法从未真正普及过。最美的例子是公元一世纪的两个肖像画:阿丽娜(Aline)和她的孩子们的肖像(图二,图三)以及希腊文教师赫米欧娜(Hermione)的肖像(图四)。
图二 阿丽娜的肖像画,约公元1世纪,高:40厘米,宽:32.5厘米,柏林埃及博物馆,馆藏号11411
图三 阿丽娜的两个女儿的肖像画,柏林埃及博物馆,馆藏号:11412(左),11413(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