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日冬至,“冬在头无被不愁,冬在尾大雪纷飞”,今年冬至不一般,有2大特点。
今天是12月22日,农历冬月初十,正式迎来冬至节气,即今天是冬至日。
今年冬至节气,大有来头,可以说是很不一般。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有冬至的记载:“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老话讲“冬至不里十一月”,这里指农历十一月。因此,在古人看来冬至日是一年中阴气最盛之时,也是太阳开始直射南回归线之时,更是北半球全年里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进入冬至以后,太阳直射偏离北半球。地处北半球的我们,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热比散失的热量要少很多。所以,冬至开始我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会下降,迎来数九寒天。为此,民间将冬至日,确定为“数九寒天”的第一天。
同时,冬至既是我国的重要节气,标志着寒冬正式来临,开启冻手冻脚模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它被称为“长至节”、“亚岁”等。老话讲“冬至大如年”、“冬节圆,一食就过年”,可见人们对冬至日的重视是仅次于春节的。因此,在冬至日当天,南北各地吃饺子、汤圆、馄饨、火锅等,以祈家和万事兴。
“冬在头无被不愁,冬在尾大雪纷飞”农谚说“冬至不离十一月”。因此,这里的“冬在头”、“冬在尾”,分别指冬至日在农历十一月的上旬、下旬。也就是冬至日出现的时间早晚问题。
这句农谚意思是说,如果冬至日出现在农历十一月初,表明冬天来的要早一些,但因为是初冬,所以不用担心没有厚被子,因为此时还不是特别冷;但是,如果冬至日出现在农历十一月底,则意味着大雪即将来临,气温很低、天气很冷了,下起了鹅毛大雪。
今年的冬至,在农历十一月初十。按此说法,属于是“冬至在月头”,意味着接下来的天气可能较常年同期稍高一些,预兆这个冬天可能是暖冬。
今年冬至不一般今年冬至不一般,呈现2大特点,寓意深长。
1、多地天晴。
老话讲“立冬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一冬晴”,意思是如果立冬节气当天没下雨,那么就看冬至日会不会下,如果冬至日依然无雨,则预兆接下来的冬天可能雨雪偏少。
缺少雨雪的冬天,往往意味着气温可能偏高。这种天气情况,对农业生产很不利。一方面保障不了农作物所需的水分,另一方面来年初春大概率出现倒春寒。而这些都不利于粮食高产丰收。
根据最新的天气数据,预计今天(冬至日)除了山东半岛、甘肃中西部、川西高原、贵州西北部、云南西南部可能出现下雨或降雪天气以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将呈现无降水的天气状态。
这似乎预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这个冬天或将是“暖冬”。
2、早冬至。
冬至也分早晚。老祖宗认为,冬至日出现在农历十一月上旬(冬至在月头)属于是“早冬至”;出现在十一月下旬(冬至在月尾)属于是“晚冬至”。
老话讲“早冬至堆新坟;晚冬至吃不愁”,意思是说农历十一月上旬迎来冬至,可能来年会增加新坟,因为冬至日来得早,意味着冬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冬前生长时间短,农作物难以形成壮苗,数九寒天里可能受到严重的冻害,导致来年粮食减产歉收。而如果冬至日来得晚的话,越冬庄稼的生长期更长,有利于形成壮根壮苗,从而增强抗寒能力,出现冻害的情况会底很多,有助于促进增产。
今年冬至日,在农历十一月初十。按此说法,今年冬至日,属于“早冬至”,预兆可能会出现暖冬,粮食可能会歉收。
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上面的农谚俗语说的,还是科学气象资料显示的,都表明今年冬天是“暖冬”。这或许是不好的兆头,需要提前采取应对准备。
需要注意,暖冬是整体概念,即冬天(12月至来年2月)的平均气温要比常年偏高。但这不影响,在漫长的冬天里,在个别时间段会出现低温寒冷的情况。它们是不矛盾,且很正常的。举个例子:一位学生,他的各科总分是年级第一,但有两门成绩靠后,你总不能说他不是优等生吧。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