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是在盛唐还是中唐,高适受宠于唐玄宗还是唐肃宗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5-02 22:23:06

文/青峰

高适是在盛唐还是中唐,高适受宠于唐玄宗还是唐肃宗(1)

文章引言: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人辈出的时代,唐诗几乎占据了我国诗歌史的半壁江山。

如果我们留心,就会发现在这些诗人心中都有一个“出将入相,拜将封侯”的梦。唐朝前后历时289年,有名有姓的诗人就有2536人,其中著名的诗人就不下百位。

在这些著名诗人中,从“初唐四杰”到盛唐时期的王之涣、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王昌龄、高适、岑参,再到中唐的柳宗元、韩愈、白居易、卢伦、李贺、刘禹锡、李绅、元稹、张籍、顾况,然后再至晚唐的李商隐、杜牧、温庭筠、韦庄等人,为何只有高适一人生前实现了出将入相,拜相封侯的理想呢?

为什么只有高适做到了?

其他诗人虽也有入相封侯的,如李绅,他做过宰相,被封赵国公,但他未能出则为将,成一方统帅。白居易虽然在去世前也封过县侯,但他没有出将的经历,在仕途功业上与高适还相差好几个段位。至于与高适同时代又有人生交集的李白、王维、杜甫、王昌龄、岑参等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实现建功立业、拜将封侯的人生愿望,有时连生存都成问题。

那么,高适比他们的高明之处在哪儿?

下面笔者就从高适在一生中是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这一重大主题入手,探秘高适的过人之处,从而寻找到真正的答案。

一、高适的出生与漫长的蛰伏期;

一个人一生中要实现自己远大的人生抱负,其实都是极艰难的,很不容易达成。它是个人才华、志向与外界的机会、机遇以及时代的风云关联的产物与结果,往往缺一不可。

高适是在盛唐还是中唐,高适受宠于唐玄宗还是唐肃宗(2)

高适的出身并不占任何优势,他大约出生于公元703年,与王之涣、李白、王维等人出生时间大至相当,前后也就相差一至三年。

高适出生于河北渤海蓨县(即今天河北景县)一个地方望族,系名门世家之后。其远祖高傒为春秋时期齐桓公重臣,曾辅佐齐桓公争霸天下。他的祖父高侃、父亲高崇文都是唐朝官员,官职都不算太高,属于从三品以下官员。高适还在少年时,其父亲忽然在韶州刺史位上病逝了,从此家中失去顶梁柱的渤海高氏家族便渐渐家道中落了。

家庭的变故,让少年时高适过早体会到了世间的冷暖炎凉。在其十二岁左右时,因为生计,曾一度四处流浪。这种经历,养成了高适沉稳内敛的个性,凡事都深思熟虑后才付诸行动,从不会意气用事。他这种个性,对其后来一生的功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其远祖、祖父辈均为名将,高氏一族男孩从小文武兼修。高适自小勤学苦练,深得家传高氏长缨枪真传,所以说高适自青少年始,就是一位武林高手。

高适是在盛唐还是中唐,高适受宠于唐玄宗还是唐肃宗(3)

高适18岁左右时,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前程,希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国家。

在唐朝,一个人要走上仕途博取功名,有四个途径,分别是:科举考试、世袭、高官举荐、边疆从军立功。

对于高适来说,世袭与举荐都不具备条件,有的只能是另外两个选择:要么科考中进士,要么去边疆从军立功走上仕途。

于是,18岁的高适西行去长安,参加长安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不料初次考试落第了。

不过,这也正常。唐朝前中期的科举考试比此后各朝代都难,录取率极低。

落第后的高适,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失落,毕竟他才20岁不到。为了增长社会阅历,高适在长安呆了大半年段时间后才回到家乡。

此时的大唐正值开元盛世,整个大唐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

公元721年春,高适开始游历河南中原,在宋州(今河南的商丘市)这个地方,他有一种心灵归属之感,于是选择在一处临近淇水的山村住了下来。

他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在淇水边修建起了自己简易的茅屋,每天除了读书习武外,便是在房子附近的耕田种地,日落而归。

这一住就是八年。这八年对高适的一生很重要,可以说是磨砺,也可以说是修练,或者说是扎根。

一个不到20岁的年青人,能潜下心来耕读自养,这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八年的蛰伏,为高适日后遇事思路慎密、冷静应对提供了强大的定力与判断力。

不过,象高适这样胸怀大志、文武全才的青年人,小小的宋州肯定留不住他的脚步。

经过八年的蛰伏与修练,他决定再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

二、一路北上,去东北边塞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公元730年,27岁的高适一路北上,前往东北边塞之地。

高适是在盛唐还是中唐,高适受宠于唐玄宗还是唐肃宗(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